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落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

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落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说明当时市场交易限制了

A. 交易品种

B. 区域范围

C. 买卖时间

D. 经营规模

 

C 【解析】由“凡市以日午击鼓……众以会;日落前七刻,击征……众以散。”得知这主要反映了市的时间有限定,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商品、地点和规模的限制,故AB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书贡禹传》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一种方形竹器),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材料中三服官主持的是

A. 官营手工业

B. 私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工场手工业

 

查看答案

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总结了土地利用的十大问题,内容涉及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草、通风等方面。这说明战国时期

A. 注意保持水土

B. 小农经济产生

C. 注重精耕细作

D. 实行重农抑商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拿破仑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一位颇具争议的杰出的代表人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拿破仑尽管在政治上实行个人集权并恢复帝制,亲自当上了法国皇帝,但他试图完成革命。早在法国大革命之初,革命的领袖们曾宣布他们的理想是推翻全欧洲的专制政体,扫除额外特权,普及共和体制,然而这一理想只是在拿破仑手中,严格地说,是在他的武力征服中,开始输出到欧洲其他国家。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 一代雄狮拿破仑在对外政策中选择的是战争。战争是一把双刃剑,正如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材料三  失败反把失败者变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波拿巴仿佛比立着的拿破仑还要更高大些。拿破仑是战争中的米开郎琪罗。他是重建度墟的宗师巨匠,是查理大帝、路易十一、亨利四世、黎塞留,路易十四、公安委员会的继承者,他当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他在疏失中仍是庄严的,在污点中仍是卓越的,在罪恶中也还是有雄才大略的。    

——摘自维克多·雨果《悲惨世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最终“亲自当上了法国皇帝”的原因。结合史实说明他是如何“完成革命”的。

(2)材料二中“法国人鲜血的价值”在意大利何以体现?可是为什么又感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3)据材料三,指山雨果是如何评价拿破仑的?并由此谈谈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他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和制订宪法,被尊为美国国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华盛顿就任总统之后,全世界的目光全部聚焦在他一个人的身上。他已经在军事领域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能否在政治领域再创辉煌呢……宪法也遭到了质疑,除了新泽西、特拉华以及乔治亚三个州对宪法持肯定的态度之外,其余各州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反对态度……对新政府持否定态度的人也不乏其陈。一些人担心联邦政府对各州的控制力太弱,这样就无法保证政策法规的实施。

   ——华盛顿·欧文《华盛顿传》

材料二 我们处理外国事务的最重要原则,就是在与它们发展商务关系时,尽量避免涉及政治。我国独处一方,远离它国,为什么要摒弃这种特殊环境带来的优越条件呢?为什么要放弃我们自己的立场而站到外国的立场上去呢?为什么要把我们的命运同欧洲任何一部分的命运交织一起,以致把我们的和平与繁荣,陷入欧洲的野心、竞争、利益关系、古怪念头,或反复无常的罗网之中呢?   

——华盛顿《告别辞》

材料三 1782年5月,华盛顿手下刘易斯尼古拉主张美国应成为以华盛顿为国王的君主国家。对此,华盛顿说:“我怀着极为诧异和震惊的心情认真拜读了阁下的意见书,实不相瞒,先生,我从未想到军旅中竟会产生出犹如阁下信中所陈的那种意念……对此我实在感到深恶痛绝,不能不严加申斥。”

                                ——(美)大卫惠特尼《美国总统列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在军事领域里取得了怎样的巨大成就?华盛顿对美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哪些贡献?

(2)材料二中华盛顿的外交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其目的和地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盛顿杰出的个人品质。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本名玄烨,在位于1662年至1722年)在各项标准上,符合了传统中国所谓内圣外王的尺度,他既仁慈又不乏决断力。他在国内主持大政,也带兵领将驰骋于边疆。在位61年,也正是满清在中国巩固其统治的日子。公元1696年康熙亲率兵8万出塞,与蒙古领袖喀尔丹周旋,军中有西方式的地车,为前所未有。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于是将北部疆域固定化。及至康熙在位末年,国库充实,于是诏令全国人丁税以公元1711年为淮则,以后人口增加亦不增税。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远之计而已。               

——章梫《康熙政要》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康熙帝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

(2)材料二是康煕帝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过的一段话。依据材料二,归纳康煕帝对自己的评价。

(3)有人说,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最后一抹“落日余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