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在彼得格勒起义胜利...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在彼得格勒起义胜利的第二天,苏维埃政权通过了《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建议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协约国拒绝了这一建议。1918年,苏俄同德奥集团签署《布列斯特合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协约国打着防止德国入侵和保护侨民利益的旗号,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1919年1月,巴黎和会向“俄国一切政治团体”发出呼吁:建议“俄国一切政治团体”各派3名代表,在战胜国的参与下举行谈判,签订停战协定和停止军事行动。2月,苏维埃政府在复文中指出:只要各资本主义国家停止资助俄国的反动势力,各自召回进入俄国领土的军队,俄国内战即可停止。但是巴黎和会仍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并剥夺了其参加巴黎和会的权利。直到1934年,在国际联盟各成员国的邀请下,苏联加入国联,并成为常任理事国,重新回到世界政治舞台。凡尔赛体系封锁社会主义苏联的初衷和职能彻底破产。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协约国将苏俄排除出世界政治舞台的手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联盟接纳苏联的原因。

 

略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并剥夺了其参加巴黎和会的权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治不承认、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武装干涉等方面概括协约国将苏俄排除出世界政治舞台的手段。 (2)本题根据材料“1934年,在国际联盟各成员国的邀请下,苏联加入国联”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苏联经济实力增强、西方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猖獗等方面分析国际联盟接纳苏联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94年7月18日,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务院发出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城镇住房改革的基本内容:把住房建设投资由国家、单位统包的体制改革为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体制;把个人、单位建设、分配、维修、管理住房的体制改变为社会化,专业化运行的体制;把住房实物福利的分配方式改变为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建立以中低收入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房供应体制和高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商品房供应体系;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住房金融和住房保险;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并存的住房信贷体系;建立规范化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和发展社会化的房屋维修、管理市场,逐步实现住房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促进房地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摘编自高扬《漫说住房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1994年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1994年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论题,撰写一个15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孔子为表征符号的中国哲学传入欧洲之后,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哲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如“道”“理”“太极”和“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辩证方法被西方哲学家看作是“纯粹理性”“绝对理念”“自然法”“自然神论”“无神论”“唯物论”“正反合”“两极相逢”“有机论哲学”等等,在欧洲思想文化土壤里经过欧洲化的改造成为17世纪欧洲近代哲学孕育的重要元素,继而又成为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精神资源。欧洲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如莱布尼茨、伏尔泰、魁奈等人都对中国哲学、中国思想文化十分着迷,以致造就了长达近两个世纪的“中国热”。

材料二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掀起了一个翻译、引介、学习西方的“西学东渐”的热潮。这时的“西学”并非特指一科一门之学,而是囊括各种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总汇。其实,早在明末,徐光启在与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接触中就已经意识到中国缺少西方人所具备的那种“实学”,于是倡导“实学救世”,提出“欲求超胜,必先会通”的主张。鸦片战争之后,魏源倡导“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与当年徐光启的主张一脉相承。清末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实质上旨在采纳西学为我所用。严复倡导“中西体用一致”,并大量

翻译西方近代哲学、逻辑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各种社会科学学说,引入“天赋人权论”“进化论”等近代西方思潮,提出“统新故而观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其目的在于推行变法维新。从19世纪到20世纪,“中西会通”和“中西融合”的呼声在思想学术界不绝于耳。

——均摘自《光明日报》《东学西传、西学东渐和中西融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西学东渐”的特点及启示。

 

查看答案

“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合作,而且往往也包含着民族国家为解决共同政治问题以及适应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而进行的合作。”材料表明

A. 经济区域化是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B. 政治合作的目的在于经济合作

C. 经济区域化有利于缓和国际关系

D. 政治一体化是世界发展的方向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俄文本身并无‘余粮’的意思,而是指征收(摊派)粮食。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国家先确定所需要粮食数量,然后分配给各省、县和村。”据此可知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翻译有误

B. “余粮”征集制伤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C. 国家的做法受到人民的拥护

D. 政府“征收”措施在苏俄一直延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