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论题,撰写一个15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本题为开放性命题,需符合以下要求: (1)论题要求围绕科技与社会进步(其它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论述时要求史论结合:以三次科技革命为线索,写出科技革命与科技的关系,科技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等相关史实即可。 (3)字数100字以上。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认真解读材料,围绕科学技术提炼出一个观点,材料一反映科学技术复杂化,材料二认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论证时可以从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组织语言,做到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孔子为表征符号的中国哲学传入欧洲之后,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哲学的一些基本理念如“道”“理”“太极”和“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辩证方法被西方哲学家看作是“纯粹理性”“绝对理念”“自然法”“自然神论”“无神论”“唯物论”“正反合”“两极相逢”“有机论哲学”等等,在欧洲思想文化土壤里经过欧洲化的改造成为17世纪欧洲近代哲学孕育的重要元素,继而又成为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精神资源。欧洲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如莱布尼茨、伏尔泰、魁奈等人都对中国哲学、中国思想文化十分着迷,以致造就了长达近两个世纪的“中国热”。

材料二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掀起了一个翻译、引介、学习西方的“西学东渐”的热潮。这时的“西学”并非特指一科一门之学,而是囊括各种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总汇。其实,早在明末,徐光启在与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接触中就已经意识到中国缺少西方人所具备的那种“实学”,于是倡导“实学救世”,提出“欲求超胜,必先会通”的主张。鸦片战争之后,魏源倡导“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与当年徐光启的主张一脉相承。清末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实质上旨在采纳西学为我所用。严复倡导“中西体用一致”,并大量

翻译西方近代哲学、逻辑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各种社会科学学说,引入“天赋人权论”“进化论”等近代西方思潮,提出“统新故而观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其目的在于推行变法维新。从19世纪到20世纪,“中西会通”和“中西融合”的呼声在思想学术界不绝于耳。

——均摘自《光明日报》《东学西传、西学东渐和中西融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西学东渐”的特点及启示。

 

查看答案

“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合作,而且往往也包含着民族国家为解决共同政治问题以及适应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而进行的合作。”材料表明

A. 经济区域化是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B. 政治合作的目的在于经济合作

C. 经济区域化有利于缓和国际关系

D. 政治一体化是世界发展的方向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俄文本身并无‘余粮’的意思,而是指征收(摊派)粮食。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国家先确定所需要粮食数量,然后分配给各省、县和村。”据此可知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翻译有误

B. “余粮”征集制伤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C. 国家的做法受到人民的拥护

D. 政府“征收”措施在苏俄一直延续

 

查看答案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在画布上画上了新近引起欧洲人注目的各种东西,如丝制外套、陶瓷器皿……异域的动物等。王公和富庶的庇护人委托制作了数以百计的这类绘画,使他们的皇宫、住所和商业场所呈现出世界性的风貌。由此可见

A. 对现实生活的追求扩大了世界视野

B. 古希腊罗马文化在欧洲复兴

C.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彻底否定了神对世界的主宰

 

查看答案

罗马帝国法律规定,一个人死后,他的财产归最近的继承人所有,凡是权利相等的人,包括妇女都可均分。除非经人民大会协商和宗教祭司同意,才会被免除继承权。死者也有权在生前指定朋友作为遗产分割人。这反映了罗马帝国时期

A. 宗教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B. 女性取得了与男性同等的地位

C. 血缘和亲疏是法律实施的基础

D. 罗马法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