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时将理藩院从礼部独立出来。理藩院的主要职责一是管理蒙古、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二是处理与俄国的关系。这反映当时
A. 蒙古、新疆地区叛乱频繁不易管理
B. 满族主要依靠少数民族加强统治
C. 理藩院基本承袭元朝宣政院职能
D. 清朝统治者的天朝上国观念浓厚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代内阁的历史叙述。据此可以推断,明代内阁
A. 掌握最高行政权力
B. 权力因皇权需要而浮动
C. 阁臣政治地位低下
D. 无法影响朝廷政局发展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 转运使
B. 枢密副使
C. 知府
D. 兵部员外郎
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
A. 体现了山川行便的特点 B. 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
C.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D. 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
公元963年,北宋政府在江淮地区设置了包括盐业管理,以及控制对茶叶销售的专卖等为主要职责的转运使一职,965年“置诸路转运使”,以后又使转运使逐渐变为地方行政长官。转运使的设置表明
A. 宋朝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 转运使逐渐有监督知州之责
C. 宋朝地方分权矛盾得到缓解
D. 转运使在当时地位举足轻重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庆历二年,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后世流传:主考官翰林学上聂冠卿等人原定王安石为进士第一名,却因王安石在答卷中引用“孺子其朋”(《尚书周书洛诰》中周公告诫成王的话)一词而被宋仁宗“削去魁首,斥为第四”。后世流传的王安石科举经历从本质上反映出
A. 北宋科举制度尚不够完善
B. 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
C. 北宋时期皇权进一步强化
D. 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