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早在汉代就出现过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发明,如代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早在汉代就出现过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发明,如代田法、耧车等,这些发明都是适合大面积的土地生产需要而出现的。但是这些农具在中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往往得不到普及和推广。明清江南地区落后的铁搭取代了先进的江东犁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江东犁用牛耕田,“一牛可抵七至十人之力”“中等之牛,日可耕十亩”(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铁搭的工作效率大大低于牛犁,翻地大约“人日耕一亩,率十人当一牛”(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明清中国江南地区农桑业极其发达,大量土地用于栽桑种田,养牛的空间逐渐狭小,养牛成本上升,贫困农民无地养牛,造成畜力严重不足,“吴郡力田者,以锄带耜,不蓄牛力”(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材料二(英国)圈地后,地主侵吞了大部分的土地,把此前零散的田产整固到紧凑的联合农场里,并能圈占从前受社区规章制约的土地,从而把它们归于个人的管理之下。18世纪的英国,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供应,既有改进技术、提高集约化程度的要求,也有劳动生产率的要求。1701年塔尔发明了马拉谷物条播机,1731年,他在一本名为《马拉中耕农业》的书中公开了他的发明,条播机不仅是英国产生的第一台真正的播种机械,而且也是英国农业向废除手工劳动所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1828年贝尔发明了马拉收割机,此外还发明了以蒸汽为动力的饲料粉碎机、干草切割机、甜菜切片机等等。

——材料均摘编自高辉《明清江南的农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兼与英国农业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农业技术应用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前后英国农业生产的变化,并说明中英农业发展趋势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1)特点:先进农业技术发明的应用出现停滞;落后农业技术回潮。 原因: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人口大幅增长;养牛成本增加。 (2)变化:农业生产走向集约化、机械化、专业化。 影响:中国:使中国长期固守小农经济;阻碍了当时中国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迟滞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英国:使英国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的扩展;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推动了英国近代化进程。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这些农具在中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明清中国江南地区农桑业极其发达,大量土地用于栽桑种田,”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养牛的空间逐渐狭小,养牛成本上升”结合所学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人口大幅增长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既有改进技术、提高集的化程度的要求,也有劳动生产率的要求”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中国影响结合所学从使中国长期固守小农经济;阻碍了当时中国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迟滞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思考回答;英国的原因从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推动了英国近代化进程角度思考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较春秋时期有较大的进步,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都市商业贸易也得到空前的繁荣。商人为使自己的商品畅销,除了注重产品质量外,还看中了对产品的宣传。口头广告和实物广告就是我国出现最早的广告形式。早期的商业广告,还学会了利用名人效应等手段,这使得广告能够在整个交易时间内起着招引客人的作用。

——整理自《中国古代广告历史概述》

材料二

中国古代广告文化反映了古代的商业习俗,记录了古代商业文化演进的轨迹。随着市场竞争的出现,广告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大小经营者都注意广告中宣传商品和服务的特点,利用具有吉祥、发达、亲近等含义的字号和书法上乘、做工讲究的牌匾吸引人们的目光。不仅增加了号召力,而且为它们注入文化内涵,使之具有了较多的文化传播意义,从而使古代广告传播跃上一个新的层面,成为传达商业文化的载体。

——摘编自李燕《中国古代广告浅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早期广告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国广告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早期广告的影响。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基本上是摆个地摊就能发财的年代,敢下海就能淘来第一桶金。”大量公务员“下海”经商,社会上出现了“下海潮”。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正式确立

B. 国内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C. 政治体制剧变引发经济变革

D. 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变革

 

查看答案

积累率是指积累基金在国民收入使用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据统计,“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年均积累率为25%左右,而1958年我国积累率猛增至33.9%,1959年、1960年分别为43.9%和39.6%。这表明,当时我国

A. 工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

B. 经济调整措施发挥成效

C. 开始调整工农业投资比例

D. 工业发展投资高且急于求成

 

查看答案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生产并没有出现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没有出现向机器生产转变”的合理解释应该是

A. 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B. 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C. 手工生产产品质量欠佳

D. 官营手工业占据主体地位

 

查看答案

17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荷兰成为“模范国家”、“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人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等;但到了17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导致其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A. 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不足

B. 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

C. 英法颁布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

D. 三次英荷战争中失去殖民优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