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列有关一战后期美国参战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援助协约国,防止其失败 B....

下列有关一战后期美国参战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援助协约国,防止其失败

B.借口反对德国无限制潜艇战

C.捞取战利品,夺取世界霸权

D.转嫁国内危机,防止人民革命

 

D 【解析】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协约国在战争中大举向美国借款,为保证借给协约国的巨额贷款能够归还,美国希望协约国取得胜利,故A项正确;在1916年2月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德国潜艇袭击前往协约国港口的一切船只,中立国美国的船只也不能幸免。故B项正确; C.捞取战利品,夺取世界霸权说法亦符合史实;当时美国并未出现国内危机故D说法错误。故此题应选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战前,资产阶级竭力向民众灌输这样一种意识:资本家的事业就是全民族的事业,这里的资本家的事业是指

A. 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B. 捍卫全人类的利益

C. 对外扩张,开拓海外市场    D. 维护民族的独立

 

查看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的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根据是

A. 交战双方大多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B. 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C. 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 交战国都是领土辽阔的封建专制帝国

 

查看答案

(题文)

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历史事件(1929—1945)

1929年,10月28日,道琼斯指数下跌13%,29日继续下跌22%。

1930年,美国通过霍利—斯穆特关税保护法案。苏联获得西方社会普遍关注。

1931年,发生英镑挤兑风潮,英国上调进口税至50%。德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2年,法国大幅提高关税,并在对外贸易中实行进口配额制度。

1933年,美国放弃金本位制,美元大幅贬值;颁布《紧急银行法》《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和工程振兴署。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1934年,美国颁布《存款保险法》《证券交易法》,成立田纳西管理局。

1935年,美国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社会保险法》。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德、意、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37年,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印度民族主义者通过选举控制了11个省份中的7个。日本全面侵华。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GDP恢复至1929年的水平。

1945年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等机构相继成立。

——据刘鹤等《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