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大同七年,梁武帝于宫城西立士林馆,延集学者讲...

(题文)(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大同七年,梁武帝于宫城西立士林馆,延集学者讲经、研究经术。梁武帝还派遣博上祭酒到州都立学。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学教育的普及。除了官学的兴盛,民间私学亦逐渐活跃。一些儒士在地方聚徒讲经,大者千余,小者数百。梁武帝不仅给予儒士很好的待遇,还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另外,梁武帝在重用儒士时,取消了门第之见,很多寒品后门通过治经而“随才试吏”。习经者队伍不断扩大,经学复兴之貌日新月异。梁武帝亲自参与修订了按照儒家体系构建的国家各种礼仪制度,他不仅积板参加经学辩论,还亲自登台讲经。在他的影响下,自王侯贵族到朝臣学士,无不以治经为己任,他们经常进行辩论、讲经。皇族子弟亦入国子学习经、讲经。梁初时,研习经学蔚然成风,经学得到了真正的发展。

——摘编自孙君倩《简论梁武帝与梁初经学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武帝为促进梁初经学发展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武帝重视经学的目的和影响。

 

(1)措施:梁武帝在因子学与地方官学以及私学中重视经学教育;从习经到任用都重视经学儒士;身体力行,研习经学,带动朝廷上下形成习经的社会风气。 (2)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影响:鼓舞了寒士的习经热情,促进了经学典籍的传播,形成一股习经的热潮,为经学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梁武帝为促进梁初经学发展采取的措施按照材料分层次概括即可,例如,梁武帝在国子学与地方官学以及私学中重视均讲经、研究经术、梁武帝在重用儒士时,取消了门第之见等。 (2)梁武帝重视经学的目的当然要从维护封建统治、稳定国家政局的角度进行分析,而材料中的“习经者队伍不断扩大,经学复兴之貌日新月异”等字眼说明梁武帝重视经学的影响主要从利于经学复兴、为经学复兴打下基础的角度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越南战争特需订货成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巨大动力。美国士兵使用日本制造的蚊帐、手表、相机、发电机、吉普车和手纸。这些日常生活消费很大程度上拉动着日本经济的增长。越战期间,为确保日本对美国越战政策的支持,美国采取了倾向于日本的对日贸易政策,逐渐放宽进口限制,日本对美贸易平稳上升,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战争期间,日本政府以经济合作的方式打入东南亚。在战争升级的年代里,日本对韩国、泰国、南越、菲律宾的出口迅速增长。

1965年2月7日起,美军直接出兵南越,把越战升级为“局部战争”。日本的反美舆论骤然高涨,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接踵而至,第一次将矛头对准了美国大使馆。

一李鸿美《试论越南战争对日本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越南战争对日本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社会对越南战争的态度。

 

查看答案

(题文)(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他刚即位时,便下诏书恢复了原来实行过的十五税一的政策。惠帝又鼓励农民努力耕作,对于有成绩的农民还免除其徭役。为了促使人口增加,惠帝还下令督促民间女子及早出嫁。如果女子到了十五岁还不出嫁,就要征收五倍的算赋。算赋是一种成人的人头税,每人交一百二十钱,即为一算。对于原来限制商人的政策,惠帝也大大放松,以促进商业的发展,增加因家收入。惠帝的这些措施使西汉初年的经济继续健康地向前发展。其次,在文化方面,惠帝也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他在公元前191年,将“挟书律”废除。西汉王朝初期,制度基本上是继承秦朝,“挟书律”也不例外。惠帝很有魄力地废除了这一法令,这使得长期受到压抑的儒家思想和其他思想都开始活跃起来,为儒家被汉武帝确定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提供了前提条件。惠帝在很短的皇帝生涯中,还完成了长安城的全面整修。当时西汉和外界的交往日益增多,长安城的国都形象急需完善,于是惠帝决定整修长安城,在公元前194年正式开工,到前190年完工。整修后的长安城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很有名的,除了罗马城外,没有再和长安相媲美的城市了。长安城共十二座城门,每面城墙有二座,每个城门又分成了三个门道,下边的为入城道,左边的是出城道,中间的则是专门供皇帝用的。

——摘编自《爱历史·汉惠帝刘盈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汉惠帝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惠帝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最早的江南女校是在西方传教士传播基督教福音的背景下建立的。诞生于19世纪50年代的江南教会女校,作为传统中国土地上的一个赞新的文化现象,虽然面临重重阻力,但是仍然不断地将女性(应)接受知识这种观念向外传播。1898年,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校——中国女学堂(亦名经正女学堂)诞生于上海。上海是近代江南女子教育的一个中心,女子教育开始在近代蓬勃发展。在朝廷和社会兴废女学的长期争议中,民间办女校之风渐兴,打破了教会女校一家独大的局面。清政府被迫于20世纪初做出变革姿态,实施“新政”,并对女学开禁。此后,官办女校在全国范围内日渐兴盛,而江南女校则始终居于领先地位。民国建立后,社会变革不断,女校和女学生无可避免地卷入历史洪流中,在改写自身命运的同时也创造着历史,部分进步的在校女生和毕业女生不甘于“他者"的身份,开始为“女界”的未来奔走呼号。

——摘编自徐宁《女校与近代江南社会的史迁(1850-1931)》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年),英国社会学家,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他认为,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发展的,最终会达到“理想状态”。而人类社会要达到理想状态,只有通过自然选择才能实现,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他解释说,人们的素质不同,强者富有竞争力,因而能成为社会的统治者和有产者,弱者由于无能懒惰丧失竞争力,只能成为贫穷的劳动者。他反对英国政府制定《济贫法》,认为政府的作用就是保障人们的政治自由,使人们发挥出最大的能力。

——摘编自吴于廑等著《世界史》

材料二张东荪(1886~1973年),中国哲学家。他在1919年发表《第三种文明》一文,曾指出,人类文明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习惯与迷信的文明,是宗教文明;第二时期,自由与竞争的文明,是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文明;第三时期,互助与协同的文明,是社会主义和世界主义的文明。他还认为中因应倡导第三种文明,而不应提倡第二种文明,“个人主义”、“国家主义”、“资本主义”已到了末日,因为“资本主义存在一天,阶级悬隔愈大一天,社会会发生爆裂”,“国家主义存在一天,武力则愈加强悍一天,结果没有不发生惨剧的。”

——摘编自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位人物思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位人物思想的不同之处,并对张东苏的思想进行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中国海关》刊文指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化似乎正进大门时代——全球化仍在继续,但两扇大门轻掩,贸易受到限制,投资不再自由。该文

A讽刺了发达国家设置贸易壁垒

B.认为经济全球化前景比较暗淡

C.否定了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D.指出了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困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