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为1952~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部分领域的计划目标。这主要反映了建国初期 ...

下表为1952~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部分领域的计划目标。这主要反映了建国初期

领域

增长目标

年均增长率

工农业总产值

51.1%

8.6%

工业总产值

98.3%

14.7%

农业及副业总产值

23.3%

4.3%

 

 

A. 国家工业基础薄弱

B.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

C. 出现经济冒进思想

D. 忽视农业基础地位

 

A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52~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的目标远远高于农业及副业总产值的增长目标,说明国家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反映了国家工业基础薄弱,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部分领域的计划目标,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无关,B项错误。经济冒进思想出现在1958年之后,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1952~1957年我国的农业发展相对较快,故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之际抨击君主的思潮“无需借助文本的传播,主要是口耳相传,也不受官员士大夫和道德的规范,按照实际生活表现民众的真情实感,编成各种民歌、民谣等,在通衢阳市演唱、传播,以致从官员到民众对皇帝非议成风”。这实际上是

A. 人们对当时封建秩序的大力抵制

B. 民众追求民主政治的体现

C. 封建小农经济逐步解体的反映

D. 市民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查看答案

“二五”计划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工作方法六条》:要求计划做三本帐,中央做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对外公布,第二本则是则成的计划,不对外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账就是中央的第二本帐,这在地方式必成的,地方的第二本账也是期成的。由此可见

A.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严重

B. 中央部分纠正左倾错误

C. 经济非正常发展态势明显

D. 调整八字方针初见成效

 

查看答案

武昌起义发生后,最早用“革命”来称谓并且连续密集报道的是《民立报》。1911年10月13日,《申报》开始持续报道辛亥革命,此后,各地报刊纷纷刊载相关消息。事发一个月后,即有专论此事的《中国革命史》出版,提出:“此次革命甫越数星期,响应人数已非一处。”以上史实说明

A. 革命产生广泛社会影响    B. 革命促进近代报刊兴起

C.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 民国政府注重舆论宣传

 

查看答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形成了只有外国商人才能享受的“子口税”特权。无论进口洋货或出口土货, 交纳子口税后,一律免征内地税;而子口税的税率远低于内地税。子口税制度

A. 增加了清政府的收入    B. 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

C. 便利了外国商品倾销    D. 减轻了民众赋税负担

 

查看答案

1727年,清政府推行开豁贱籍的政策,宣布取消山西乐户、浙江惰民、微州伴当(仆人)、宁国府世仆等“贱民”的贱籍,户口统一编入正册,使“俾得奋兴向上,免至污贱终身、累及后裔”。这一举措

A. 是对传统封建等级秩序的彻底否定

B. 促进了社会流动和统治秩序稳定

C. 减轻了农民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D. 改变了传统“因业而贱”的职业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