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界爱国人士在抗日爱...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界爱国人士在抗日爱国思想支配下成立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作为民众自发的抗日领导组织。深刻认识到民族危在旦夕的东北民众与东北官兵,纷纷组织起“义勇军”、“自卫军”、“救国军”、“大刀会”等(统称为抗日义勇军),高举起抗日义旗,奋起自卫。其燎原之火使得工人、农民、商人、爱国知识分子、爱国富商乃至地主胡匪都参加到自发的抗日斗争中。据不完全统计,至1932年初,聚集的抵抗人数约50余万人,如果包含各阶层利用各种方式进行抗日斗争的则达百余万人。

    ——摘编自《从东北抗日义勇军兴衰看其斗争特点》

材料二   在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各地工农群众的声援下,不到两年时间,中共满洲省委在东满、南满、吉东、北满等地创建了十几支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在东北迅速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为骨干的人民革命军。至1933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各地游击队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力量。到1937年秋,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10个军、1个独立师,共3万余人,开辟了东南满、吉东、北满三大游击区,在南起长白山,北抵小兴安岭,东起乌苏里江,西至辽河东岸的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搞编自《抗战时期中共对东北的经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北抗日义勇军兴起的特点,并分析其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北抗日形势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中国人民在东北坚持抗战的意义。

 

(1)特点:自发成立的抗日组织;参加的阶层广泛;人数多,规模大;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 背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民族危机严重;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东北民众的抗日救亡意识高涨 (2)变化:由自发的抗战转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组织的抗战。 意义: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鼓舞和推动了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牵制了大量侵华日军,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解析】(1)特点:根据“民众自发的抗日领导组织”“东北各界爱国人士”“各阶层利用各种方式进行抗日斗争的则达百余万人”概括特点。背景:根据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国民党不抵抗政策、东北民众的爱国热情等回答。 (2)变化:根据“使得工人、农民、商人、爱国知识分子、爱国富商乃至地主胡匪都参加到自发的抗日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各地游击队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力量”概括出变化。意义:从东北坚持抗战对日本、整个抗战形势的影响的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教育始终是由官学和私学交替兴盛、相辅相成的。后秦设立了第一个专门法律教育机构。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由于法律被视为众多维护君主专制工具中的一种,司法始终从属于行政。在学习者心目中,学以致用比探求真理更为重要,他们所追求的是对已有法律的全面了解和熟练运用,为日后的仕途打下知识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习法者的这种功利追求制约了他们的学术追求和成就。在官学中,法律教育始终是传统的阐述式教育方式,即教师在课堂上对当朝律令进行讲读和解释,阐发案例,然后学生自己诵读、记忆,理解、意会。

——摘编自吴秋红《论中国古代法律教育的特征》

材料二 受英国法律教育风格的影响,最初的美国法律教育是开业律师的一项增收的副业,因此美国最早的法律教育有很突出的非官方性。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院校式的法律教育成型。随着美国社会关系的复杂化,政府领行的法律越来越多,专门研修法律就显得比较重要,长时间的学位制教育迅速发展。法律院校既有私立的,也有单靠政府资助的;有全日制的,也有函授、夜校性质的。据统计,美国登记在册的法律专科院校有百七十余,每年的在校学生有四至五万人。法学院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按自己的方式、自己编著的讲义教学,教师之间互不监督,平时没有什么往来,只对自己负责的课程质量负责。在课堂上,主要进行法律技能的训练,着重善于处理法律实际问题能力的人。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契约、民事侵权行为,不动产和人身所有权、托管权、商务法、破产法、公司法、税法、行业规则、刑法、行政法、劳动法、犯罪学、国际法等。

——摘编自舒扬《浅论英美的法律教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法律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与中国古代法律教育相比,材料二中所反映的美国近代法律教育有哪些新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查看答案

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研究的中心内容应是

A. 从两极世界到诸强争霸

B.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C. 世界形势的缓和与动荡

D.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查看答案

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上述历史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 民族国家利益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B. 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C. 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分歧严重

D. 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

 

查看答案

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后,英、法等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与美国的经济合作署对口,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其成员国保证要在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方面相互合作。由此可知,马歇尔计划

A. 巩固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B. 为欧洲一体化提供经济保障

C. 加强了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

D. 加剧了美苏两国的冷战对峙

 

查看答案

2015年7月,“上合组织”乌法峰会决定,在坚持本组织初衷的基础上,启动接纳印度、巴基斯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的程序,同意白俄罗斯成为观察员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柬埔寨、尼泊尔成为对话伙伴国,上合组织扩员的大门就此正式打开。这主要反映出“上合组织”(  )

A. 联合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B. 努力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 致力于加强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协调行动

D. 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组织及对外开放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