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在现代化的历程中,农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阅读...

(题文)在现代化的历程中,农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斯福传》

材料二 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

——《苏联真相》

材料三 在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70年代农业成就不能满足本国需要,其失误在于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邓小平及其同僚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市场力量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从一开始,就多数农产品而言,新兴的市场便已存在,并被允许获得更大的发展。……1985年,经过连续三次创纪录的丰收。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你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农业改革的举措呈现什么特征?

(4)上述有关农业改革,有成功、有失败,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

 

(1)减耕减产;补贴农业;颁布农业法案。国家干预(或直接调控)。 (2)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调整农产品收购制度;种植玉米。 (3)改革旧体制(改变组织方式);发挥市场作用 (4)改革要适合国情;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要减轻农民负担等 【解析】试题分析:(1)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可以概括出颁布农业法案;由“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可以概括出补贴农业;由“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结合所学可以分析出减耕减产。第二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罗斯福放弃了自由放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2)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由“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可概括出调整农产品采购制度;由“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可概括出种植玉米。 (3)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邓小平及其同僚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市场力量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可以概括出改革旧体制(改变组织方式);由“从一开始,就多数农产品而言,新兴的市场便已存在,并被允许获得更大的发展”可以概括出发挥市场作用。 (4)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述材料描述了罗斯福新政中的农业改革,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及中国的农业改革,由他们的成败中我们可以从改革要适合国情、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要减轻农民负担等角度回答。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胡佛)主张救济主要应由地方政府和社区、私人慈善团体进行;救济重点在照顾处于困境中的大工业资产者、金融家和大农场主。他说:“联邦政府一干预,这种保险或干预,就会一成不变地堕落为仅仅的布施。”“对我们国家的理想和精神来说,自愿自觉的行动总比国库里拨出款来要强上千倍。”

——黄安年《罗斯福和1935年社会保障法》

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联邦)政府对于全体公民的福利负有一种终极的责任。如果私人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未能为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和为不幸的人提供救济,那么,那些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遭遇困难的人就有一种要求政府予以援助的权利,他宣称“所有的人”,都有权“享受充分保障不必在经济上担心老、病、事故和失业的权利”。

——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美利坚合众国成长史》

材料三   1933—1939年,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180亿美元。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的造成了美国政府的连年赤字……1936年财政年度的赤字为43亿美元,……但客观效果却使整个国家的境况有所好转,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贫困和痛苦。

——温荣刚《罗斯福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胡佛和罗斯福对社会救济的主张的不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救济举措。

 

查看答案

服饰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节选自康有为1898年递呈光绪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三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严格规定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主要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述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并简要归纳其理由。

(3)在材料三中,从图一到图二,从图三到图四,反映出中国民众服饰变化的什么主要趋势?

 

查看答案

到1989年,由于经济形势严重恶化,苏联工业产值比上年仅增长1.7%,增速已降到战后的最低点。市场供应越来越紧张,经济已十分困难。这说明前几年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未能发挥作用。符合材料中“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是

A. 决定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 大规模开垦荒地以及广泛种植玉米

C.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    D.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查看答案

徐隆彬在《赫鲁晓夫执政史》一书中说:大力推广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的要求之下,玉米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由于很多地方因生产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据此可以看出赫鲁晓夫时期(  )

A. 把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B. 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发展

C. 斯大林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D. 农、轻、重发展比例严重失调

 

查看答案

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灾害的影响

B.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C. 长期战争的破坏

D. 西方国家经济制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