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吴与弼(公元1391—1469年)字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吴与弼(公元1391—1469年)字子傅,号康斋,是有明一代心性儒学的开山祖师,也是继孔子之后“述而不著、信而好古”少数几位儒家之一。为求圣贤之道,吴与弼放弃科举功名,远离都市便利和繁华,亲耕于偏僻之乡,“五谷能分,四体能勤,安于其乐,身体力行、涵养功夫”。吴与弼认为治学入道在于不断地反复品味、琢磨和反诸于自我身心,在诗中他经常提到他自身的资质比较愚钝,这样给好学青年很好的鼓励和信心,做到“人皆可以为尧舜”、“满街都是圣人”、“人人心中有仲尼”。他讲学不辍,子弟遍天下。著名弟子有胡居仁、陈献章、娄凉、胡九韶、魏庄渠等,稍后的哲学家王阳明、湛若水等,都是吴与弼的再传弟子。黄宗羲说“推轮为大格之始,增冰为积水所成,微康斋,焉得有后时之盛哉!”由此可见,吴与弼对哲学思想在明代的传播和发展,起了极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邹建锋《进入吴康斋先生的世界:生命儒学的工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吴与弼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吴与弼思想的基本内涵和历史作用。

 

(1)背景:明初专制强化;八股取士,厉行文化专制;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求学以谋取功名的风气盛行 (2)内涵:向内自省,追求独立人格 作用:有利于净化明代教育追逐名利的风气;对王阳明心学的产生具有启蒙作用;促进了儒学思想的发展和传播。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吴与弼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基本内涵和历史作用,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1)吴与弼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应当联系所生活的时代,从明初专制强化、八股取士厉行文化专制、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求学以谋取功名的风气盛行等方面来回答。 (2)吴与弼思想的基本内涵,根据材料中的“吴与弼认为治学入道在于不断地反复品味、琢磨和反诸于自我身心”等信息,可以分析得出是向内自省,追求独立人格。其历史作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做到‘人皆可以为尧舜’、‘满街都是圣人’、‘人人心中有仲尼’”“吴与弼对哲学思想在明代的传播和发展,起了极重要的作用”等信息,并联系所学,从有利于净化明代教育追逐名利的风气、对王阳明心学的产生具有启蒙作用和促进了儒学思想的发展和传播等方面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召开,对于中日如何解决“山东问题”,首先在谈判方式上,美国提出了“边缘会谈”的方案,即“在海军裁军会议之外,另行组织会谈”,“所达成的协议,应载入华府会议记录,作为会议所接受的记录的一部分”。为了避免中日直接对话,派观察员列席会谈,观察以及必要时出面调解纠纷以弥合分歧。这种谈判方式不仅把会谈与会议紧密相连,也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国避免了在会外直接交涉中可能遇到的威胁和逼迫,保证了山东问题交涉的正常进行。在山东铁路的赎回问题上,日本曾避过英美,在北京与中国政府直接交涉,遭到英美强烈反对。美国随后提出四种赎路方案:一是用债券赎路,二是借款赎路,三是现款赎路,四是用国库券赎路,“期限12年,3年后得一次还清,还清前聘日本人为车务长、会计长”。日本代表在第四种方案基础上修改出新方案。最终,在英美的调解、安排之下,中日两国达成协议,初步“解决”山东问题。

——摘编自邢欣欣《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对华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盛顿会议上美国主动调解中日“山东问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华盛顿会议上“山东问题”初步“解决”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大量政府官职被总统和政党作为犒赏和馈赠的“礼品”分发给同党亲信和追随者,甚至国会议员手中也有大量的联邦政府职务可以出售和馈赠,许多官员把公职权力作为交换条件,中饱私囊。1883年,联邦政府签署了由议员彭德尔顿提交的改革议案——《彭德尔顿法》。法案规定:第一,文官必须通过竞争考试,择优录用;第二,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也不得强迫文官参加政治活动或提供政治捐款;第三,文官在政治上要保持“中立”。该法案第一次确立了联邦政府用人制度的三项基本原则:即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通过文官制度改革,美国联邦政府在法律和制度上界定了官员的身份和权限,对用人上的腐败进行了强有力的治理;同时强化舆论监督,对腐败发起强大攻势,使其难以藏身,腐败逐渐呈现下降趋势。

——摘编自石庆环《美国联邦政府治理腐败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01年,英国海军大臣约翰·费希尔爵士在写给一位友人的信中写道:“石油燃料绝对会彻底改变海洋战略。这是‘唤醒英国’的机会!”他坚信,海战的未来以及对海洋的控制将从煤炭向石油转移。

同年,在海军部的帮助下,英国商人诺克斯·达西从波斯国王那里获得了为期60年的,在波斯帝国全境勘探、获得、开采、开发、运输和销售天然气、石油、沥青和石蜡等产品的特属专有权利。它在全球层面的意义,可以与哥伦布在1492年横越大西洋发现美洲相媲美。

——据《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解读材料,从“能源与国家的发展”或“能源与国际关系的变化”等角度,提炼出一个与“能源”有关的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开始聚集于城市外围地区,形成了所谓“草市”的新居民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例如: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把汴京城外的居民区划分为八个厢,重新设置官吏进行管理。这是宋政府用行政手段将汴京城外的居民区正式纳入行政区划,承认其是汴京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城池外新居民区的普遍形成和发展壮大,说明城市的空间范围超越了城池郭墙的限制更广地延伸开来,城市的规模扩大了。这些新城区并不只是居民区而已,同时它基本上也都是工商业生产较为集中的地方。

——摘编自陈宇光《宋代农村人口流动探析》

材料二  清朝统治末期,原有秩序渐渐松动,被突破的禁令越来越多,地域空间的划分逐渐模糊,内外城的区隔,甚至皇城与京城的界限也被打破,民人进入内城的情形越来越普遍,城市内部的流动性明显增强。1914年,京都市政公所建立后,开始对城市实施改造,拆除城墙、规划市区道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城固有的封闭格局被打破,逐渐形成了各民族、各阶层混居,百业杂处的城市新形态。……早在清未,北京城南宣武门外的香厂地区就已经开始修筑道路,开辟新区。京都市政公所建立后,选择香厂作为城市改造的示范区域,名“香厂新市区”,经过几年的建设,逐渐形成一处集商业、娱乐、餐饮等于一处的具有近代色彩和生活方式的新型城市街区。

——摘编自王健伟《清末民初北京的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把城市外围居民区划定为新城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新市区的形成有何特点。并简要分析近代新市区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查看答案

1973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就巴拿马从美国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问题召开会议。会上第三世界国家对巴拿马的要求一致表示支持,没有一个国家的代表为美国的立场辩护,但美国行使了否决权。后经美巴谈判,巴拿马最终于1982年4月收回运河主权。巴拿马成功收回运河得益于

A. 美国身陷越战国力严重衰退

B. 第三世界对美国霸权的冲击

C. 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全力支持

D. 巴拿马运河地位作用的下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