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导致此节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古代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 人们对此神话传说的钟爱

C. 中国古代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

D. 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C 【解析】根据材料“乞巧节”是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并且起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体现的是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模式,该节日的形成也与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有关,C正确;人们对牛郎和织女的同情、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都不是该节日形成的主要原因,排除AB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19年,司徒雷登担任燕京大学校长时,实行自由教学。坚持由学校自行聘请教师;按教授等级,中外教师同等同酬;对有名望、有真才实学者,登门拜访,高薪聘用。

1929年起,燕京大学正式设立了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总共有近20个系。它的毕业生活跃在中国的教育界、政界和宗教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司徒雷登亲自带领数百名燕京大学师生走上街头游行。

1933年,受美国总统罗斯福召见,听取他对中国时局的意见。

1946年7月11日,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同年,被国民政府授予杭州荣誉市民称号。

1949年8月2日,司徒雷登离开中国返回美国,随即退休;8月8日,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说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

1962年9月12日,司徒雷登因心脏病突发在华盛顿去世,终年86岁。

——摘编自乔治·马歇尔《司徒雷登在华五十年》

(1)根据材料概括司徒雷登的主要教育思想、实践和影响

(2)根据材料简评司徒雷登。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6年5月3日,由中、苏、美、英等11国代表组成的亚洲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犯有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罪行的日本军国主义领导集团进行了严正审判。

东京审判最后的判决书中指出,日本建立在恐怖、残忍、兽行和大屠杀基础上的反人类罪行,是贯穿于其对外侵略战争始终。可即便如此,东京审判并未把代表日本国家的日本政府推上被告席,一些重要战犯未得到应有的惩罚,这不能不说是重大遗憾。

东京审判存在的不足,为日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和日本政治右倾化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二战后的审判与追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京审判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东京审判的不足及造成的后果。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北宋前期)中枢部门的分立,主要是由其处理的政务范围不同所决定,而不取决于或出令、或审覆、或执行的程序环节分工;在管辖权限之内,决策、执行一体化……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保证了各个门类之内事权的相对集中,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

——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材料二

两宋近三百年的历史证明,这些措施也确实达到了赵宋封建统治者所预期的“内外相维,上下相制”之目标。宋代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再无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充分证实了宋代立国之策对于历史发展所起到的进步作用。

——李治安《中国五千年中央与地方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中央官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治国之策的进步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前350年)

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前451年)

公元前3世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

罗马统一意大利(前270年左右)

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前202年~公元184年)

罗马强盛时期(前201年~公元192年)

公元前3世纪

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4年~280年)西晋统一(280~316年)

罗马“三世纪危机”(235年~284年)罗马帝国中兴(284年~336年)

公元4世纪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东晋南迁(317年~420年)北方十六国时期(304年~439年)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公元5~6世纪

南北朝对峙(420年~589年)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白寿彝《中国通史》

围绕材料,结合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南是我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建省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

材料一

“琼州孤悬海外,当民国之最南,其海峡之最狭者,亦内地口岸隔十八里(应指海里),万一不能关照,失去琼州,则高、廉、雷等府及广西之太平等处都有危险。今为边防起见,宜将琼州另立一省。其五指山内黎峒所未开辟之地,则移广东八府之人以实之,则琼州或可自守矣。况且琼州有一榆林港,极合军港之用。此港为欧亚航路所经地,如建为军港以守之,则不特可以因中国之门户,且可以控制南洋一带。至于实业,则琼州四面滨海,海物甚……若为外人所占,则大利外溢,遗患无穷……今陈君倡议设法保卫琼州,琼全则粤全,诚急务也。”

——孙中山(1912年)

材料二

建国后,对如何建设海南,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方针。

“加强防卫,巩固海南。”

——毛泽东(1953年)

“我们决定开发海南岛,利用天然气还可以带动其他行业。这里铁矿丰富,可以发展钢铁工业。”

——邓小平(1984年)

“在海南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建立经济管理新体制,把海南岛建成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贯彻沿海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措施,具有为深远意义。”

——国务院《关于海南岛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开发建设的座谈会纪要》(1988年)

“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对全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主张在海南建省的理由及国内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党和政府对海南发展规划的变化并加以评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