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奥多·罗斯福继任总统时(1901年...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奥多·罗斯福继任总统时(1901年),美国刚刚走上了海外扩张的道路,如何使美国这个新兴经济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扮演一个世界政治强国的角色,是这位年轻总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罗斯福坚持“白人优越论”,认为扩张夺取落后民族的自治权是执行上帝的使命,只有武力干涉才是文明大国教育落后民族的重要手段。他接受了马汉的“海权”思想,认为美国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以维护美国国旗的荣耀”。为此大力发展海军战列舰,注意发展其他类型的军舰;加强了海军综合委员会的权力,使该委员会从一个咨询机构变成了拥有计划和政策制定权力的部门;对海军部进行改革,设立了五个同等地位的分支机构;扩大军事院校的招生,设立专门的人事委员会进行具体的人员扩充计划,增加征兵名额,提高海军生活待遇,改革晋升制度等。罗斯福还确立一年一度的海上军事演习制度以及新的训练评估和奖励机制。美国通过改革,建立了世界第二的“大海军”,使美国的“太平洋帝国”的梦想得以实现,也为美国的全球扩张奠定了基础。因此,西奥多·罗斯福被称为美国的“海军之父”。

——摘编自张江宁《外国名家重大军事改革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奥多·罗斯福海军改革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西奥多·罗斯福的海军改革。

 

(1)背景:20世纪初,美国成为新兴工业强国;为实现世界政治大国梦,美国走上海外扩张的道路;西奥多·罗斯福信奉种族优越论和马汉的“海权”思想。 特点:重视海军军种的均衡发展;改革海军指挥机构、海军编制和海军训练方式;重视海军教育和培训;提高待遇和完善晋升制度。 (2)美国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利于美国实现区域及全球霸权的梦想;提高了西奥多·罗斯福的声望;但也宣传了种族主义和对外仇恨感。 【解析】(1)第一小问,关于西奥多·罗斯福海军改革的背景,根据材料“如何使美国这个新兴经济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扮演一个世界政治强国的角色,是这位年轻总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罗斯福坚持‘白人优越论’,认为扩张夺取落后民族的自治权是执行上帝的使命,只有武力干涉才是文明大国教育落后民族的重要手段”“他接受了马汉的‘海权’思想,认为美国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以维护美国国旗的荣耀’”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美国成为新兴工业强国、为实现世界政治大国梦、信奉种族优越论、马汉的“海权”思想等方面分析作答。第二小问,关于特点,根据材料“为此大力发展海军战列舰,注意发展其他类型的军舰”可知重视海军军种的均衡发展;根据材料“加强了海军综合委员会的权力”“对海军部进行改革,设立了五个同等地位的分支机构” “增加征兵名额”可知是改革海军指挥机构、海军编制和海军训练方式;根据材料 “扩大军事院校的招生”“罗斯福还确立一年一度的海上军事演习制度以及新的训练评估和奖励机制”可知是重视海军教育和培训;根据材料“提高海军生活待遇,改革晋升制度”可知是提高待遇和完善晋升制度。 (2)关于评价西奥多·罗斯福的海军改革,根据其改革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美国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利于美国实现区域及全球霸权的梦想、提高了西奥多·罗斯福的声望、但也宣传了种族主义和对外仇恨感等方面思考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2

中国

外国

1835年,清廷增订《防范洋人贸易章程》。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1851年1月,洪秀全发起太平天国起义。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1年,冯桂芬写成《校郁庐抗议》,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1861年,咸丰帝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揽外交、通商、关税、筑路、开矿、制造论炮军火等洋务事务。

1878年,轮船招商局会办朱其昂在天津设立贻来牟机器磨坊,用机器生产面粉。

1894年8月,光绪帝发布对日宣战上谕,中日甲午战争全面展开。

1897年,德国强占中国胶州湾。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百日维新”。1899年,美国政府向各国政府提出关于中国“门户开放”政策的通牒,企图通过“机会均等”的手段,保持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的自由开放。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案通过,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加政权的机会。

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要求实行普选制,是世界上第一次上人阶級的独立的全国性政治运动。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英法联军打败俄国,俄国不得在黑海保留舰队及在黑海沿岸设立要塞。

1861年4月15日,林肯政府正式宣布对南部联盟作战,美国内战爆发。

1868年10月23日,日本朝廷改元,年号明治,此后的一系列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勒姆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1884年,柏林会议。列强制订侵略非洲的计划,如英国从开罗到开普敦的“二C”计划、法国从塞内加尔到索马里的“二S”计划、德国从西南非到东非斜跨大陆的计划等等。

1898年4-7月,美西战争,美国海军先后在菲律宾和古巴歼灭了西班牙舰队。

 

 

 

——摘编自陈会颖《中外历史对比年表》

表2为19世纪中后期的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存在着差异。秦始皇有汇合地城文化的理想,但并没有成功。到汉武帝执政时期,经过数十年的多次战争,地方的分裂势力基本肃清,而楚文化、秦文化和齐鲁文化等大体上完成了汇合的历史过程,“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局面才得到实现。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文化政策,结束了“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确立了儒家在百家之学中的主导地位,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君主集权政体,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有共性,也有个性。比如,西汉统治者主要实施政治、法律和思想文化的儒家化,代替了秦代的法家化。唐代除实行科举选拔人才外,还重视思想文化的内外交流,以及境内各民族融合所产生的文化创造力,促使儒,佛、道的融合,将中华古代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两宋时期,伴随着皇权强化与选官制度的完善,以及教育上书院制的成熟,中华文化更加深化

——编自张岂之《中华文化何以连绵不断生生不息》

材料二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戊戌维新之以前,中西文化绾接于“中体西用”这一命题之中,戊戌维新以后,“用”的膨胀突破“体”的界限而日见其困窘。20世纪初期,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中体”已经体无完肤,随之而出现了中西调和、折衷,融合的意识。自此以后,新与旧、中与西能否调和,成为新旧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和主要形态。究其实质而言,20世三十是代风靡思想界的“中国文化本位”与“全盘西化”之争,正是这种论争的极端形式。

——摘编自陈想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特点,并谈谈你对发展中国文化的认识。

 

查看答案

1974至1975年间,一些国际组织先后发动“香蕉战”“铝土战”“铜矿战”等。随之,欧共体同非洲、加勒比海、太平洋地区46个国家签署《洛美协定》,规定:46个签字国的全部工业品和94.2%的农产品可免税不限量地进入欧共体成员国,欧共体成员国向46国出口时只享受最惠国待遇。这表明

A. 欧共体国家摆脱经济困境

B. 发展中国家崛起冲击国际经济旧秩序

C. 南南合作的程度逐渐加深

D. 国际贸易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查看答案

罗斯福新政的一些措施“已经改变了美国资本主义工作的着重点,它给了资本主义以新的活力,并且最大限度地扩大了联邦当局的权力,这种趋向已经证明是不可逆转的”。这说明当时美国

A. 联邦政府权力达到历史高峰

B. 改变了权力制衡原则

C. 国家干预理论得到普遍认可

D. 创新了国家管理体制

 

查看答案

1760年以前,英国中间阶层的人数大约占下院人数的八分之一,但到了18世纪末,他们的人数翻了一倍,约占下院人数的四分之一。中间阶层的部分成员可以购买爵位,渐渐接近贵族边缘。这一变化有助于

A. 责任内阁制初步形成

B. 限制国王的行政实权

C. 议会民主制逐渐完善

D. 扩大贵族的政治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