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是漫画家马星驰创作的作品《但闻心语响》。该漫画反映了 A. 革命派对清廷预备...

下图是漫画家马星驰创作的作品《但闻心语响》。该漫画反映了

A. 革命派对清廷预备立宪失望

B. 民众期待建设新社会的心理

C. 袁世凯称帝引发社会的不满

D. 革命以后社会风气发生改良

 

B 【解析】从漫画《但闻心语响》中可以看出,《但闻心语响》以遥远的北京城传出微弱的“逊位”声为整幅漫画的中心,讽刺清政府贪恋皇权,反映了民众对于清帝逊位的渴望以及建设新社会的期待,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武昌起义后的形势,故A项错误;袁世凯是1915年称帝的,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革,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初,朱元璋曾谕户部:国家赋税已有定制,撙节用度,自有余饶。轻徭抑末,使得尽力农桑,自然家给人足。嘉靖九年,又将赋役名目统一后折银征收,减少征收环节,使各级官吏难以巧立名目渔利。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A. 减轻贫困以缓和社会矛盾

B. 增强中央政府财政实力

C. 限制苛扰以促进农业发展

D. 适应封建商品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经筵是宋朝正式形成的一种教育皇帝的制度。两宋时期,士大夫对经筵官在御前是坐讲还是立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坐讲论者以《礼记》中“尊师重道”思想为依据;立讲论者以孔子“正名”主张为依托。两宋帝王多采取折中态度,两种讲授方式并用。这反映了

A. 儒释道三教并立的现实

B.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 士大夫社会地位比较高

D. 儒家思想地位稳固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历代官话的变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官话

东周

周平王迁都洛邑(洛阳)后,洛邑的语言就成了东周时期官话的基础

秦汉

汉代官话为“洛语”,洛语承袭了先秦时代的“雅言”。汉朝的汉语标准语称为“雅言”

魏晋

西晋以“洛语”为官话。衣冠南渡后,“洛语”与中古吴语结合,形成了金陵雅音(官话)

唐宋

“洛语”发展到了最高峰,达到了一字一音,周边国家皆学习洛阳官话

元朝以元大都(北京)的汉语语音为官话,称为“天下通语”

历代战乱时期衣冠南渡,使南京话的“中原之音”相对纯正,南京话成为官话

元朝时旧北平话与南京官话相融,并融入满族语音,这样就形成了北京官话

 

 

A. 实现了全国文字的统一

B. 有利于促进文化认同

C. 消除了各地语言的隔阂

D. 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

 

查看答案

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

A. 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

B. 血缘观念的淡化

C. 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

D. 君主专制的建立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工作时指出:“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继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昂扬,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辩是非。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

文化与领土和主权一样,是国家核心利益,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应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与他国文化友好交流、相互借鉴、不断交融。推动中华文化更好更快地“走出去”,既是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基本要求,也是国际社会的现实需要。当前,中华文化走出去面临极好机遇。

——摘自兴杰的《中华文化如何走出去?》

(1)根据材料,指出为什么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

(2)当前,中华文化走出去面临怎样极好的机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