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离不开思想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社会契约思想是在经...

近代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离不开思想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社会契约思想是在经历了中世纪漫长的反专制、反宗教愚昧,提倡人性、争取个性解放的文艺复兴运动和追求信仰自由的宗教改革运动,以及反封建专制、要求建立政治自由的启蒙运动的浪潮中逐渐催生、渐次发展起来的。……从此,对人类智慧的信仰代替了对上帝的信仰,公民的概念取代了臣民的概念,自由契约观念取代了人身依附观念。这些观念重新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实质是对人本身的关注,人的生命、安全、财富、自由与平等。

——杨国栋《社会契约理论的历史回溯、思想评价及宪政意蕴》

材料二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在社会契约论看来,国家只不过是一种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契约,契约确立了作为统治者的政府和被统治者的人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这种契约的成文形式就是宪法。……现代宪法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同时强调对政府权力的限制。现代宪法对个人权利的保障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宪法实际上是政府与人民之间订立的一项契约。因为一个合法的政治社会应基于人民的同意,这种同意应在人们为建立政府而达成的社会契约中反映出来。

——蒋永甫《现代国家构建:社会契约的维度》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社会契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价值。

(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契约论的核心思想。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当时法国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社会契约精神在现代国家建构中是如何体现的?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契约精神和社会进步的关系。

 

(1)背景:反封建专制斗争;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价值:促进人们思想观念转变;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2)思想:强调道和法律;追求平等。作用: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法国大革命。 (3)体现:制定宪法;限制了政府的权力;保障个人权利。 关系:契约精神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社会进步又推动契约精神发扬光大。 【解析】(1)依据材料“经历了中世纪漫长的反专制、反宗教愚昧,提倡人性、争取个性解放的文艺复兴运动和追求信仰自由的宗教改革运动,以及……启蒙运动的浪潮中逐渐催生、渐次发展起来”概括总结社会契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依据对材料“人类智慧的信仰代替了对上帝的信仰,公民的概念取代了臣民的概念,自由契约观念取代了人身依附观念。这些观念重新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实质是对人本身的关注,人的生命、安全、财富、自由与平等”的理解概括总结社会契约思想的价值。 (2)由材料“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概括得出社会契约思想的核心内容;结合启蒙运动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概括此思想对当时法国所起的作用。 (3)依据材料“契约的成文形式就是宪法……现代宪法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同时强调对政府权力的限制。现代宪法对个人权利的保障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精神”概括归纳社会契约精神在现代国家建构中具体体现;综合三则材料信息,认识理解契约精神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而当代社会进步又使契约精神又有新的表现形式,据此概括总结契约精神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今中外均强调法治,但法的阶级实质不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二梁启超将中国专制归结为历史传统,有先秦“封建制度之渐革”。导致封建衰而专制起;也因秦汉以降“贵族政治之消灭”,历代社会等级间虽有流动,但民众的自由乎等意识很薄弱;此外,“权臣’被“次第摧毁”,相权逐渐沦为帝王的“留声机”与“写字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of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已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法”的职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中梁启超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的理由。

(3)归纳材料二、三的共同观点。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制建设成就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

 

查看答案

“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富者、穷者变多,中产阶级很少的M型社会来临。”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的主旨一致的是

A. 经济全球化就是进行殖民侵略

B.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无所作为

C.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利益的失衡

D. 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唯一受益者

 

查看答案

1948年4月3号,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对外援助法案》,根据该法案,英国要向西欧各国提供133.2亿美元的援助,美国承诺“当西欧一国向另一国提供货物而后者缺乏支付手段时,美国则给予前者相当于后者赊款数额的美元货款予以结算”。该法案

A. 体现美国控制西欧的意图

B. 标志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

C. 开启西欧各国一体化进程

D. 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查看答案

如表是苏俄(联)20世纪20年代经济发展状况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

发展状况

1922﹣1923

工业品价格猛涨,引发市场混乱,触发销售危机

1924﹣1926

农民暴动;食品价格上涨,导致工人不满

1927﹣1928

农产品收购危机

 

 

A. 余粮收集制的扩大导致农民不满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显得步履维艰

C. 农业集体化的确立引发农民暴动

D. 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使工农受损

 

查看答案

据《苏联史第一卷·俄国革命》记载,直接参加十月革命的只是有组织的被得格勒卫戍部队和工人赤卫队,总共不超过2.5万到3万人,起义进展顺利,几乎没有遇到真正的抵抗,有条不紊地占领了一个又一个机关,几乎没有放枪,没有流血,在起义过程中一共死6人,伤50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彼得格勒实现了和平解放

B. 《四月提纲》主张完全得到验证

C. 起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D. 布尔什维克党精心的组织与准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