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

“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富者、穷者变多,中产阶级很少的M型社会来临。”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的主旨一致的是

A. 经济全球化就是进行殖民侵略

B.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无所作为

C.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利益的失衡

D. 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唯一受益者

 

C 【解析】据材料“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富者、穷者变多,中产阶级很少的M型社会来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导致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差距拉大,使社会贫富差距加剧,即加剧了利益的失衡,故C项正确;经济全球化有双重性,不能简单等于殖民侵略,故A项错误;“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无所作为”的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唯一受益者”说法也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48年4月3号,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对外援助法案》,根据该法案,英国要向西欧各国提供133.2亿美元的援助,美国承诺“当西欧一国向另一国提供货物而后者缺乏支付手段时,美国则给予前者相当于后者赊款数额的美元货款予以结算”。该法案

A. 体现美国控制西欧的意图

B. 标志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

C. 开启西欧各国一体化进程

D. 推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查看答案

如表是苏俄(联)20世纪20年代经济发展状况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

发展状况

1922﹣1923

工业品价格猛涨,引发市场混乱,触发销售危机

1924﹣1926

农民暴动;食品价格上涨,导致工人不满

1927﹣1928

农产品收购危机

 

 

A. 余粮收集制的扩大导致农民不满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显得步履维艰

C. 农业集体化的确立引发农民暴动

D. 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使工农受损

 

查看答案

据《苏联史第一卷·俄国革命》记载,直接参加十月革命的只是有组织的被得格勒卫戍部队和工人赤卫队,总共不超过2.5万到3万人,起义进展顺利,几乎没有遇到真正的抵抗,有条不紊地占领了一个又一个机关,几乎没有放枪,没有流血,在起义过程中一共死6人,伤50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彼得格勒实现了和平解放

B. 《四月提纲》主张完全得到验证

C. 起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D. 布尔什维克党精心的组织与准备

 

查看答案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1835-1919)描述某一经济现象时说:“从苏必利尔湖开采两磅铁石,并运到相距900英里的匹兹堡;开采一磅半煤,制成焦炭并运到匹兹堡;开采半磅石灰,运至匹兹堡;在弗吉尼亚开采少量锰矿,运至匹兹堡一这四磅原料制成一磅钢,对这磅钢,消费者只需支付一分钱。”这反映了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 工业革命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C. 美国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

D. 垄断组织控制了国家经济生活

 

查看答案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基本改变了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新阶段最主要的含义是( )

A. 交往扩大,使欧洲市场扩大为世界市场

B. 引起殖民扩张

C.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D. 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