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学界一般认为,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人工育茧和丝织技术。下列史料最能证明这一结...

学界一般认为,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人工育茧和丝织技术。下列史料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 出土的商代遗物中多次出现玉蚕

B. 浙江钱山漾遗址发现绢片和丝线

C. 甲骨文中出现了祭祀蚕神的内容

D. 《周礼》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作“妇功”

 

B 【解析】A项与新石器时代不符;B项中钱山漾遗址发现绢片和丝线可以通过一手史料证实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人工育茧和丝织技术;C项错误,甲骨文是商代的不是新石器时代;D项中《周礼》与新石器时代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60年日本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和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这表明日本

A. 采取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政策

B. 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经验

C. 建成了社会福利国家

D. 缓解了经济“滞胀”的局面

 

查看答案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他们再进一步的举动是

A.实业救国,创办民族工业         B.向西方学习,采用机器生产

C.寓强于富,创办民用工业         D.主张兴民权,倡导君主立宪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大量外国商品的涌入,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是(    )

A. 土地国有代替私有    B.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 民族工业开始萎缩    D. 开始了对外经济交往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了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

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A. 一五计划制约了农业发展

B. 八字方针收效尚不明显

C. 国民经济的调整措施成效显著

D. 中苏关系破裂是农业生产滑坡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据历史记载:中国历史上的金银比值一直很稳定,在明朝初年及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一直维持在1:6上下,到崇祯(1628—1644)年间,这一比值已达1:15之多。对此,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天启中权阉用事,百官献媚者皆进金卮,金价渐贵”。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

A. 新航路推动全球贸易时代来临

B. 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

C. 明朝政府推行赋役征银政策的影响

D. 明朝政治腐败,官员行贿受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