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撒彻尔夫人是在英国经济地位更加江河日下的情况下...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撒彻尔夫人是在英国经济地位更加江河日下的情况下上台组阁的。她主张放弃扩大政府开支、大搞福利,以刺激需求的政策;采取紧缩公共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把控制通货膨胀放在政策的首位。为此,自1979年5月入主唐宁街10号之后,便对英国的社会经济政策进行了激烈的改革。她还认为英国企业过分国有化是英国工业日趋衰落的根源之一。为此,英国政府陆续把电讯、港口、航天、汽车等12家大企业,以不同形式私有化了,价值50亿英镑的煤气公司等企业到1986年也出卖了。

改革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首先取得了成果,通货膨胀率从1979年的13.3%下降到1985年的5.5%。但是紧缩政策造成了严重的失业,英国的工业基础也萎缩了。首相强调她的政策已见成效,不仅顶住一些经济学家和工党的猛烈攻击,而且一再改组内阁,撤换了反对现行经济政策的大臣。撒彻尔夫人的改革终于使英国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1986年,英国经济的年增长率为3%,比美国或世界上其他三大工业国家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中的任何一个都快。

——摘编自王斯德、钱洪主编《世界当代史(1945-1988)》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撒彻尔夫人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撒彻尔夫人改革的影响。(7分)

 

(1)改革取向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改革理论是货币主义学说;改革过程充满了艰难和曲折;改革成效明显,取得了成功。(8分) (2)改革使英国逐步摆脱经济“滞胀”(回答经济增长较快,通胀率降低亦可);英国经济向“多市场,少政府”转变;推动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如答加大了英国社会的贫富分化亦可给分)(7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中的“放弃扩大政府开支、大搞福利,以刺激需求的政策;采取紧缩公共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把控制通货膨胀放在政策的首位。”和“她还认为英国企业过分国有化是英国工业日趋衰落的根源之一。”可以得出改革取向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改革理论是货币主义学说;“首相强调她的政策已见成效,不仅顶住一些经济学家和工党的猛烈攻击,而且一再改组内阁,撤换了反对现行经济政策的大臣”可以得出改革过程充满了艰难和曲折;“撒彻尔夫人的改革终于使英国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表明了改革成效明显,取得了成功。 (2)根据材料中的“紧缩政策造成了严重的失业,英国的工业基础也萎缩了。”可以得出加大了英国社会的贫富分化。“。撒彻尔夫人的改革终于使英国的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1986年,英国经济的年增长率为3%,比美国或世界上其他三大工业国家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中的任何一个都快。”可以得出改革使英国逐步摆脱经济“滞胀”,英国经济向“多市场,少政府”转变,推动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罗马法。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某学生学习“罗马法体系”一课后,产生了疑问:古罗马的奴隶是否确如书上所说,被“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为此,他查找了资料,并撰写了如下读书笔记:

①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奴隶的身份可能因出生、受到刑事处罚或在战争中被俘所致;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1】②奴隶的释放问题是罗马法中重要的一部分。③《十二铜表法》中就有相关的条文。【2】④表明当时即已存在释奴现象。

共和末期至帝制前期,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帝国大法官小普林尼的书信中就有释放一大批奴隶的记录。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罗马大法学家就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4】由此看来,……

资料未源:

【1】《罗马法词典》

【2】《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

【3】《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

【4】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

问题:

(1)上述“资料来源”中,哪些为一手史料,哪些为二手史料?

(2)在笔记的第一段中,哪些是对事实的陈述?哪些是该学生的评价?

(3)请你帮助这名学生解释罗马帝国释奴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平遥古城平面图

材料二  民国4年,张志圣、张志道、张志徳兄弟三人在(平遥)县城下东门外创办了“公益盛”织布局,率先引进铁织布机,生广規模相当可观;民国5年,宋梦槐、赵鸿谟创办了“金井火柴公司”;民国6年,直隶省(今河北)交河县孙希发来到平遥,随后创办了“聚共铁工厂”;民国13年,祁敬斋联合赵鴻猷创办了“金井电灯公司”;民国19年,王汝恩、祁敬斋、楊汝霖等创办了“晋生面粉公司”;民国23年,又购置发电机組,向城内送电,更名为“晋生面粉电灯公司”。

——摘编自郝亮《平遥近代工业发展概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平遥古城建筑布局的主要特色。从图中选择一处遗址,指出其历史文化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山西平遥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他们反对当时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法,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的创作方法,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使欧洲绘画出现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对绘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响。“他们”的作品

A. 强调对自然真实客观的刻画

B. 抒发对理想世界的强烈追求

C. 着重于描绘自然的瞬间景象

D. 表现了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

 

查看答案

表2为1930-1940年《苏联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卢布)

年代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外贸总额

1643

1502

1002

661.8

510.3

477.4

485.4

523.7

475.1

271.4

485.2

 

 

——(表2)孙家恒、孙秀峰主编《苏联对外经济贸易》

表中外贸总额的变化反映了

A. 经济危机严重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B. 苏联工业化建设轻视世界市场的作用

C. 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政权的经济封锁

D. 计划经济体制具有自给自足的优越性

 

查看答案

下图为近代德国统一后的一幅政治漫画《德国的未来》,帽子为普鲁士军盔,帽子下的人是德国民众。这一作品

A. 体现了统一战争成果受到侵蚀破坏

B. 反映了普鲁士在联邦中的主导地位

C. 说明统一战争影响了德国历史发展

D. 表明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军队的专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