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公元前498年,针对鲁国三位国相超越规格的城墙,孔子协助鲁定公实施“堕三都”的行...

公元前498年,针对鲁国三位国相超越规格的城墙,孔子协助鲁定公实施“堕三都”的行动,最终失败;公元前453年,晋被赵、韩、魏三家成功瓜分。这两个历史事件反映了

A.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本质

B. 战国时代的到来

C. 当时社会转型带来的动荡

D. 统一趋势的加强

 

C 【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可以看出这两件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联系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堕三都”和三家分晋这两件事体现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动荡,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本质,也无法得出统一趋势的加强,故AD两项排除。孔子协助鲁定公实施“堕三都”的行动是在春秋时期,故B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生于1890年的我国著名史学大师陈寅恪,其父为晚清著名诗人陈三立,其祖父为曾支持维新变法的晚清名臣陈宝箴。陈寅恪五岁开始读家塾,祖父与私整先生约定“一不打学生,二不背书”;十岁时在家中学堂学习四书五经及数学、英文、音乐、绘画等课程;十几岁开始就理头于浩如烟海的古籍和佛书之中;青年时期到哈佛大学、柏林大学等世界名校深造。陈寅恪虽未获得过任何学位,但通晓十五种文字。1925年受聘于北京清华学校国学院后,与当时同在国学院的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并称为“清华四大导师”。陈寅恪善于从史料的细微处阐释宏阔的历史。他指出:“有人以为历史必然限于普通课本里所有的,这是不对的。课本只供参考,不足为依据。”“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盖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论……”面对五四以来中西文化的剧烈碰撞,陈寅恪认为:“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住。”

1927年国学大师王国维自沉于昆明湖,两年后陈寅恪写了一篇悼念王国维的碑文,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评价王国维并阐发自己一生坚守的主张。20世纪30年代,陈寅恪自觉担当文化使命,主张”国可亡而史不可灭……(学术)实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者。”,并坚持以学术研究来唤醒国人对祖国历史、文化的信心,从而振奋民族精神,拯救民族危机。1945年,陈寅恪因长期眼疾而左眼失明,但他仍坚持开课授徒。1949年,他先后拒绝了台湾大学校长博斯年让他赴台、国民党让他暂居香港的邀请。50年代初,他又拒绝了中国科学院请他担任历史研究所所长的邀请,一直坚持在岭南大学(后被合并为中山大学)任教治学,直至生命的终点。

——整编自浙江文艺出版社《人在历史中的地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陈寅恪的学术理念和学术精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概括促成陈寅恪这种学术理念和精神的因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历时42天的海湾战争,多国部队以较小代价(伤亡4232人,损失飞机56架坦克35辆舰艇2艘)取得决定性胜利,伊拉克军队遭受重创(伤亡10万人,损失飞机324架坦克3847辆舰艇143艘)。以下是2000年出版的《海湾战争全史》目录局部:

第六章多国部队的“沙漠盾牌”与海上拦截行动(第三节多国部队的海上拦截行动和临战准备/一、美国单方面的海上拦截行动/二、多国协同海上拦截行动)

第八章“沙漠风暴”的空中作战(第二节“沙漠风暴”空中突击作战的基本经过/一、第一阶段:对伊拉克战略目标实施空中打击/二、第二阶段:夺取科威特战区制空权/三、第三阶段:为地面作战部队进行战场准备/四、第四阶段:对地面作战进行空中支援)(第三节“沙漠风暴”空装作战……/三、大量使用高科技武器装备,充分发挥技术上的优势)

第九章“沙漠风暴”的海上作战(第二节多国部队的海上防空和反水雷作战)(第三节多国部队的海上舰炮火力支援和两栖作战行动)

第十章伊拉克的防空与反击(第二节伊拉克对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的导弹袭击战)

第十一章“沙漠风暴”的地面作战与海湾战争的结束(第四节“沙漠风暴”地面作战……/四、兵力机动与火力机动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技术优势/五、紧密配合,密切协调,力求达成战役行动的整体性)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海湾战争的军事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评海湾战争带来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魁奈以御医身份进入凡尔赛宫后,经常引用中国典籍论证自己的思想,促使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于1756年模仿中国古代皇帝,举行了显示重视农业的仪式“籍田大礼”。重农主义者指出,如果人们认识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如果人为秩序违背了自然秩序,社会就处于疾病状态。他们认为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是自然秩序所规定的人类的基本权利,自然秩序的实质是个人的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统一,而这统一又只能在自由体系之下得到实现。重农主义者从自然秩序引伸出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对社会秩序和经济进行人为干预。重农主义加速了法国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并最终使法国成为一个小生产者掌握的共和国。

——摘编自谢新刚《重农主义与18~19世纪法国农业市场化》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导致土地所有权碎化,革命后百年间农村土地所有者数量增加了l倍,而法国总人口增长不到l/6,年均增长率只有0.5%,农村人口几乎长期不变。这种人口格局,和正在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形成鲜明的反差。直到19世纪70年代,法国工业革命才基本完成。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分析指出法国重农主义和中国重农思想的相似和相异之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概括法国工业革命推迟完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1中两组图片反映了我国和前苏联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请任选其中一组,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进行对比阐述。(要求:选组分明、论题扣图、史实准确、比较合理、论述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唐首都长安,是一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东方世界大都会,许多国家的使节、学者、商人、僧侣聚集在这里。由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政治观念淡薄和少有排外心理,接踵而至的外国使者受到唐朝的特别优待,武则天曾诏令“善国使入朝,其粮科各分等第给,南天竺、北天竺、波斯、大食等国使者,宜给六个月粮”。长期居住长安的少数民族和外国人达到万家以上,许多人广置田宅,生儿育女,有的还被唐朝授予官职。由于唐代的稳定和强大,当波斯被大食吞灭时,波斯王选择投奔长安,在长安度过自己的晚年。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美国实行移民限额制度,严格限制外来移民。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政府实行更严格的限制政策,甚至将50万墨西哥移民逐回墨西哥。二战期间尤其是美国参战后,为了满足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1942年,美国先后同墨西哥等国签订了引进劳动合同的协议。同时,鉴于中美同盟、抗击日本,1943年,废除了所有的排华法案,每年给予中国105名移民限额。二战结束后,美国决定把移民制度同共产党的实际策略对立起来。1952年颁布的《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中加强了对移民的政治甄别和管理,严禁共产党人入境,授权司法部驱逐那些危害或威胁国家安全的外侨,由此13万外侨被驱逐出境。20世纪60年代,随着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等,1965年,美国颁布《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禁止任何政府官员以国籍、种族和宗教为由歧视移民。该法案生效后,美国入境移民猛增。移民人数的猛增并没有促使政府关闭国门,相反1990年颁布了新的移民法,进一步放宽移民限额。正如1986年里根总统在致国会的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外来移民为其他工人增加了就业机会并提高了生活水平。”

——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朝对待少数民族和外来民族的态度与政策,分析形成这种态度与政策的原因,并指出对唐朝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美国移民政策变化的几方面趋势,结合史实分析影响美国移民政策变动的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