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魁奈以御医...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魁奈以御医身份进入凡尔赛宫后,经常引用中国典籍论证自己的思想,促使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于1756年模仿中国古代皇帝,举行了显示重视农业的仪式“籍田大礼”。重农主义者指出,如果人们认识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如果人为秩序违背了自然秩序,社会就处于疾病状态。他们认为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是自然秩序所规定的人类的基本权利,自然秩序的实质是个人的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统一,而这统一又只能在自由体系之下得到实现。重农主义者从自然秩序引伸出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对社会秩序和经济进行人为干预。重农主义加速了法国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并最终使法国成为一个小生产者掌握的共和国。

——摘编自谢新刚《重农主义与18~19世纪法国农业市场化》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导致土地所有权碎化,革命后百年间农村土地所有者数量增加了l倍,而法国总人口增长不到l/6,年均增长率只有0.5%,农村人口几乎长期不变。这种人口格局,和正在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形成鲜明的反差。直到19世纪70年代,法国工业革命才基本完成。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分析指出法国重农主义和中国重农思想的相似和相异之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概括法国工业革命推迟完成的原因。

 

(1) 相似之处(依据以下三方面,答出其中两方面即可): 两者都重视农业。中国古代一直坚持以农为本“重本抑末”法国重农主义也重视农业生产和农业财富的积累。 两者都主张尊重自然规律和自然秩序。中国自古就有道法自然尊重自然的观念,按农历和24节气揭示的自然规律不违农时、组织生产;法国也提出尊重自然秩序并以自然秩序确定人为秩序。 两者在重视农业的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中国古代有春社、秋社、先农坛祭祀、皇帝亲耕等“籍田大礼”,法国也模仿中国的重农仪式举行“籍田大礼”。 相异之处(依据以下四方面,答出其中两方面即可): 在背景上,法国重农主义兴起于法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启蒙运动兴起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前夜;而中国重农抑商思想始于战国变法由来已久,到明清时虽然也有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始终占支配地位。 在方法上,法国重农主义强调自然秩序,反对国家干预;中国虽然也强调自然秩序,但同时重农与抑商并行,以法律手段和行政命令干预经济。 在影响上,法国重农主义推动了法国自由放任思想(经济自由主义)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的重农思想强化了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在成为农业大国的同时也导致近代落伍于世界。 在本质上,法国重农主义实际上是为了积累雄厚的农业资本(或发展农业资本主义)从而在封建社会废墟上建立资本主义,而中国重农思想却是立足于强化自然经济及其封建制度。 (2) 法国工业革命开始较晚。法国大革命进程曲折复杂,政局不够稳定,直到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后半期即19世纪20年代形势逐渐好转后,才开始进行产业革命的。 法国大革命导致了土地所有权的碎化和小农经济的盛行:限制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无法为工业化提供充足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大量农民被束缚于士地上,无法为工业化提供充足的自由劳动力。 法国金融资本发展迅速而工业资本相对较弱,大量资本以借贷形式投向外国政府或国内工业企业,对工业企业的直接投资有限,制约了技术发明创新和新装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解析】(1)第一问,据材料“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魁奈以御医身份进入凡尔赛宫后,经常引用中国典籍论证自己的思想,促使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于1756年模仿中国古代皇帝,举行了显示重视农业的仪式‘籍田大礼’。重农主义者指出,如果人们认识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并结合中国重农抑商的基本知识比较回答即可得出其共同点。第二问,据材料“他们认为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是自然秩序所规定的人类的基本权利,自然秩序的实质是个人的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统一,而这统一又只能在自由体系之下得到实现。重农主义者从自然秩序引伸出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对社会秩序和经济进行人为干预。重农主义加速了法国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并最终使法国成为一个小生产者掌握的共和国。”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二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方法、影响和实质方面加以比较,即可得出其不同之处。 (2)据材料“法国大革命导致土地所有权碎化,革命后百年间农村土地所有者数量增加了l倍,而法国总人口增长不到l/6,年均增长率只有0.5%,农村人口几乎长期不变。”可以得出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使得资本主义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市场等。结合所学知识,从其起步较晚,和高利贷资本发达等方面加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1中两组图片反映了我国和前苏联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请任选其中一组,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进行对比阐述。(要求:选组分明、论题扣图、史实准确、比较合理、论述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唐首都长安,是一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东方世界大都会,许多国家的使节、学者、商人、僧侣聚集在这里。由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政治观念淡薄和少有排外心理,接踵而至的外国使者受到唐朝的特别优待,武则天曾诏令“善国使入朝,其粮科各分等第给,南天竺、北天竺、波斯、大食等国使者,宜给六个月粮”。长期居住长安的少数民族和外国人达到万家以上,许多人广置田宅,生儿育女,有的还被唐朝授予官职。由于唐代的稳定和强大,当波斯被大食吞灭时,波斯王选择投奔长安,在长安度过自己的晚年。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美国实行移民限额制度,严格限制外来移民。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政府实行更严格的限制政策,甚至将50万墨西哥移民逐回墨西哥。二战期间尤其是美国参战后,为了满足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1942年,美国先后同墨西哥等国签订了引进劳动合同的协议。同时,鉴于中美同盟、抗击日本,1943年,废除了所有的排华法案,每年给予中国105名移民限额。二战结束后,美国决定把移民制度同共产党的实际策略对立起来。1952年颁布的《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中加强了对移民的政治甄别和管理,严禁共产党人入境,授权司法部驱逐那些危害或威胁国家安全的外侨,由此13万外侨被驱逐出境。20世纪60年代,随着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等,1965年,美国颁布《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禁止任何政府官员以国籍、种族和宗教为由歧视移民。该法案生效后,美国入境移民猛增。移民人数的猛增并没有促使政府关闭国门,相反1990年颁布了新的移民法,进一步放宽移民限额。正如1986年里根总统在致国会的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外来移民为其他工人增加了就业机会并提高了生活水平。”

——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朝对待少数民族和外来民族的态度与政策,分析形成这种态度与政策的原因,并指出对唐朝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美国移民政策变化的几方面趋势,结合史实分析影响美国移民政策变动的因素。

 

查看答案

2018年3月14日,享年76岁的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去世。霍金是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被世人誉为“宇宙之王”。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是

A.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B.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C.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和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查看答案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曼在事先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商谈后,发表了一个西欧煤钢联营计划,即“舒曼计划”:“欧洲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它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成就而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取得一个实际的联合……”。60多年来,“舒曼计划”所倡导的欧洲一体化进程

A. 经历了“单一型经济联合一复合型经济联合一超主权全域联合”的过程

B. 在联合的空间上,从西欧开始拓展覆盖到了所有欧洲国家

C. 从联合的紧密性看,时至今日欧洲人的意识替代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

D. 从联合的国家数量看,从最初的6国扩展到了目前的12国

 

查看答案

1815年,英国土地贵族控制的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脱(容量单位)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而麦价一般都在50-60先令之间,很少高过80先令。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 保证英国粮食价格稳定

B. 提高工业资产阶级的地位

C. 顺应工业革命后自由贸易的潮流

D. 极力维护英国保守势力的利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