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律疏议》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

《唐律疏议》规定:“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得利计赃重者,计利准盗窃论。贩卖者,亦如之。”材料反映了唐朝官方

A.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

B. 依律维护消费者权益整顿市场交易秩序

C. 重新厘定了度量器的统一标准

D. 以严酷律法对偷盗和倒卖行为进行打击

 

B 【解析】根据材料“行滥短狭(指假冒伪劣商品) 而卖者,杖六十”、“得利赃重者”、“卖油条者在油中掺杂鱼膏以图厚利,终被暴雷击死,商人背信弃义而家遭火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述为唐代通过法律制度以打击假冒伪劣和商家的不法行为,旨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整顿市场,B符合题意; AC的说法均比较片面;材料没有体现对偷盗行为的打击,D不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叶德辉《书林清话》记载: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板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大量刻书。宋明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以此可知这一时期

A. 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B. 活字印刷出现并取代了刻版印刷

C. 宰相冯道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D. 刻印书籍中儒家经典占十之八九

 

查看答案

下图碑刻中的文字高度概括了中国古代某工程的技术精髓,这一理念在现实中也有广泛运用。2008年金融危机压力下,华为公司提出了“深淘滩,低作堰”的全新生产经营理念。“深淘滩”即企业内部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持续投入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增强核心竞争力。“低作堰”即让利给华为的运营商,减轻运营商的成本压力,与其形成长期的共生信任合作关系,最终取得合理回报。以下建筑工程与为学理念,与图示中6字理念相关联相契合的是

A. 赵州桥,温故知新

B. 大运河,循序渐进

C. 都江堰,厚积薄发

D. 明长城,高屋建筑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沈葆桢,洋务派重要代表人物,曾任福建船政大臣,主持福州船政局。同治十三年

日本以琉球船民被杀为由,派兵侵台。沈葆桢临危受命,以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的身份,驰赴台湾布防设守。为了“驱倭”,他提出“一曰理谕、二曰设防”的原则,撰写文书,对日本侵略者“据理诘之”,并明确告之“中国版图尺寸不敢以与人”。又从各省调回船政轮船30余舰,布防于台湾海峡一线。在政治谈判与军事威慑下最终实现成功驱日。

经此危机,沈葆桢认为“台湾孤悬海外,七省以为门户,久为他族所垂诞”,利用办理善后事宜为契机在台采取了一系列“抚番”措施。改革行政制度,由原来的一府四县三斤,增为二府八县四厅,并奏请移福建巡抚驻台;打破“番禁”政策,招募内地人到台湾垦荒;开设义学,亲自编成童谣《训番俚语》,以传统文化教化台湾原住民,并奏请为保卫台湾牺牲者建祠祭祀。奏准建闽台水陆电线,倡购铁甲船,奏准使用机器开采基隆煤矿。沈葆祯对台湾的治理开发,为台湾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

——摘编自吕宁《开山抚番:沈葆祯台湾防务建设中的重大举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匆识,概括沈葆祯成功驱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沈葆祯建设台湾的举措。

 

查看答案

(题文)(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使主张欧洲统一的人壮大了声势,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阻止战争,他们还有经济目的。的确,关税壁垒大大妨碍了商品流通,限制了蓬勃发展的大批量生产。许多人强调欧洲人的共同根源:古希腊、罗马帝国和初期的基督教,他们还指出在欧洲国家后来的历史上有许多相似点,这是边界的多次修改所无法掩饰的。这种“欧洲热”发展到制订精确的计划。丹麦人黑尔福特的《新欧洲》一书相当成功。弗朗德勒的作家与政治家、贵族出身的考登霍夫—卡莱尔吉创建了泛欧洲运动,参加者的人数可观。然而,关于通往统一欧洲的途径,关于组成统一欧洲的国家和民族,关于将采取的政治制度,意见分歧。所有人都明白欧洲统一的必要性,但主权国家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这些人缺乏更为具体的思想,也得不到欧洲政府与人民的持久支持,但是他们的想法和观点幸存下来,在1945年东山再起。

——〈法国〉J.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统一”主张问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统一”主张的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题文)(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宋金于1141年达成绍兴和议后,金朝得以占领淮水以北大片土地。金熙宗到世宗将大批的女真、契丹与奚人迁往中原,计其户口,给以官田。其受田办法有二:一为受牛头地(注:按女真传统依靠牛具授田征税),“每耒牛三头为一具,限民口二十五,受田四顷四亩有奇”。实行于女真人较集中的聚居地,比屋连村,处于汉人州县之间。二为计口授地,每口授田三十至五十亩不等,春秋量给衣马,若遇出军,始给其钱米。世宗派出官员查实户数,要求必须自行耕种,地有余而力不足者才许租佃。规定不耕种者杖六十,受租百姓无罪。凡受田之所,自燕山之南,淮、陇之北,皆有之,多至6万人。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朝前期土地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朝前期土地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