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吐鲁番地区考古中发现大量唐代文书,其中公文书内容涉及土地、户籍、赋役、军事、诉...

在吐鲁番地区考古中发现大量唐代文书,其中公文书内容涉及土地、户籍、赋役、军事、诉讼和馆驿等,私文书内容多为借贷、买卖契约等;此外还发现《千字文》等蒙书。这反映了当时

A. 西域地区全面接受中原文化

B. 唐朝有效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C. 西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较快

D. 唐朝实行大一统的文化政策

 

C 【解析】“西域地区全面接受中原文化”说法关于绝对,且吐鲁番地区考古中发现大量唐代文书也不能说明西域地区全面接受中原文化,故A错误;材料内容只反映了土地、户籍、赋役、借贷、买卖契约等信息,也不能体现唐朝有效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故B错误;材料“土地、户籍、赋役……馆驿……借贷、买卖契约等”都属于与经济紧密相关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故C正确;材料也无法体现大一统的文化政策,故D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汉书》载,海昏侯刘贺不学无术、不尊礼仪、掠取女子,终被霍光所废;近年对刘贺墓考古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有人据此判断,刘贺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皇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据此可知

A. 出土文物最接近于真实的历史

B. 文献记载具有主观性不足为信

C. 史料实证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

D. 历史叙述相互印证可还原真相

 

查看答案

武王伐纣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权、蔡权(均为武王之弟)于其地附近以为监视,是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于燕,封功臣姜尚于齐。西周的两次分封均

A. 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

B. 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

C. 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D. 有效防止了殷商旧族的叛乱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王羲之,东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他生性恬淡,性格耿直,朝廷公卿屡次召举他为官,他都辞谢。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他的行书字帖《兰亭序》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摘编自蒲柳羽《浅谈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羲之在书法上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羲之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主要贡献。

 

查看答案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增强现代人对 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 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等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12 月 13 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以国家名义进行正 式纪念与公祭,能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程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 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国家已经拟 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情相融。

——整理自《国家公祭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确立“公祭日”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国家公祭日设立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雍正在称帝以前,对历代王朝沿用的嫡长子继位制的弊端和危害,已有较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如果嫡长子在婴幼时期即被立为太子,即使被立者将来根本无法驾驭统治全局,亦难以改变。从历史上看,被立为太子的人大多数难有上进之心。皇族内部父子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亦难遏止。历代宫廷丑事,特别是乃父康熙的家庭悲剧,当然是前车之鉴。因此,他在雍正元年下诏宣布,从此废除预立嫡长子为太子的办法,改行密建皇储的制度。即在位皇帝将在诸子中选定的继位人名单预先亲自写好,保藏在乾清官正中高悬的“正大光明”扁额之后面。被选的人不分嫡、庶、长、幼,唯以具有统治才能,能胜任皇帝之任。如在位皇帝发现不妥,亦由皇帝本人更改调换。这些密旨要等到皇帝去世后才公布。这是对2000年来历代王朝立嫡长子为太子制度的否定,是对封建规章和传统礼俗观念的一次突破。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雍正帝密建皇储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雍正帝密建皇储制度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