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世界社会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世界社会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实现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萌生了“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的动机,然而直到90年代,以1890年建成开工的上海机器织布局、1892年投产的湖北织布官局为标志的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才在千呼万唤般的难产中真正诞生。1890〜1910年间民族机器棉纺织业共设立工厂27家……民族机器纺织业的产生是“突发式”的,这一点从上述企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身份可以看出,它们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创办的,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

——摘编自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以近代民族棉纺织业为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特点。

材料二英国的工业化是靠数十年数百年掠夺殖民地,在那里收集“追加的”资本……这是一种工业化方法。这对我们是行不通的,因为对殖民地的掠夺和以掠夺为目的的军事侵略都是和我们苏维埃政权性质是不相容的。……还有第四条工业化的道路,靠本国节约来发展工业的道路,即社会主义积累的道路。

——摘编自斯大林《关于苏联经济状况和党的政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和苏联工业化道路在资金来源、起始生产部门、历经时间三方面的不同。

材料三前30年的工业化推行的是粗放型、封闭式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这时期的工业化的推进,主要靠计划机制、政府主导,较少利用市场机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战略开始转换。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转变为有重点的协调发展战略,尤其是注重发展农业、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这一时期工业化的非常重大的特征是农村工业化的迅猛推进,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78年以来,农村工业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前30年我国农村工业化几乎停滞不前,从而严重阻碍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谭险峰、龚亚香《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比较分析》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工业化道路发展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1)特点:兴起进程缓慢;创办艰难;突发性产生;业外者创办;以官办为先导。 (2)不同:英国主要通过殖民掠夺,苏联主要依靠本国力量积累;英国从轻工业(棉纺织业)开始,苏联从重工业开始;英国历时较长,苏联时间短、速度快。 (3)变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追求协调发展,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村工业化由停滞到迅猛发展。 【解析】(1)由材料中的信息“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萌生了‘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的动机”即可得出“具有业外者创办、以官办企业为先导”的结论,由材料中的信息“民族机器纺织业的产生是‘突发式’的”即可得出“具有脱离传统工业基础的突发性”的结论。 (2)第一问,据材料“英国的工业化是靠数十年数百年掠夺殖民地”、“还有第四条工业化的道路,靠本国节约来发展工业的道路,即社会主义积累的道路。”加以回答即可。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化从轻工业开始,历时较长;苏联的工业化从重工业开始,历时较短。 (3)据材料“前30年的工业化推行的是粗放型、封闭式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这时期的工业化的推进,主要靠计划机制、政府主导,较少利用市场机制”、“实行改革开放,工业化道路和发展战略开始转换。工业化的发展战略转变为有重点的协调发展战略,尤其是注重发展农业、基础产业和第三产业。这一时期工业化的非常重大的特征是农村工业化的迅猛推进,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加以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史学界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下表所示。

 

 

观点内容

学者1

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位置及其途径路线,可分为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学者2

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

学者3

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于中国独持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海上丝路取代陆路,也正是这种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

学者4

丝绸之路中的“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

 

 

——摘编自耿昇《丝绸之路在中国》

(1)依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四位学者的观点。并指出学者1、3与学者2、别从哪两个视角研究丝绸之路?

材料二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重建丝绸之路”有何积极意义?这顺应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冷战后爆发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多集中在欧亚非三洲的结合部,包括巴尔干、中东和高加索等地区。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

①宗教与民族矛盾比较尖锐

②各国的贫富分化比较严重

③都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④因冷战结束形成权力真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钱钟书在《管锥编》中指出:“史家追叙真人实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与小说、院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记言特其一端。”这说明他认为历史学家

A. 研究历史不可借助想象和推论

B. 要亲自参与历史实践感悟历史

C. 在研究历史时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D. 在进行历史想象时要尊重历史的原貌

 

查看答案

1947年美国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为西欧14个国家所接受。双方约定,美国提供的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所有受援国应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从材料看,美国这样规定的出发点是

A. 恢复西欧经济

B. 稳固资本主义

C. 打开西欧市场

D. 遏制共产主义

 

查看答案

《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一文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小岗村的合作社是退回到人民公社的老路

B. 土地作为私有财产入股符合国家土地政策

C. 彻底否定以往“分田单干”的历史性作用

D. 集约式的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