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史学界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史学界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下表所示。

 

 

观点内容

学者1

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位置及其途径路线,可分为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学者2

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

学者3

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于中国独持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海上丝路取代陆路,也正是这种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

学者4

丝绸之路中的“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

 

 

——摘编自耿昇《丝绸之路在中国》

(1)依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四位学者的观点。并指出学者1、3与学者2、别从哪两个视角研究丝绸之路?

材料二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重建丝绸之路”有何积极意义?这顺应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1)观点:学者1:丝绸之路有多条路线; 学者2:丝绸之路有多种往来人员及目的各异; 学者3:丝绸之路形成和演变受到地理环境影响; 学者4:丝绸之路有三大功能。 视角:学者1、3视角是地理环境;学者2、4视角是丝绸之路的功能。 (2)意义:促进中国和周边国家经济的新发展;有利于维护中国周边和平环境。 潮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解析】(1)第一问,据材料“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于中国独持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 加以回答即可。第二问,结合第一问的回答加一分类即可。 (2)第一问,据材料“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即可。第二问,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加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指出:冷战后爆发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多集中在欧亚非三洲的结合部,包括巴尔干、中东和高加索等地区。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

①宗教与民族矛盾比较尖锐

②各国的贫富分化比较严重

③都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④因冷战结束形成权力真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钱钟书在《管锥编》中指出:“史家追叙真人实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与小说、院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记言特其一端。”这说明他认为历史学家

A. 研究历史不可借助想象和推论

B. 要亲自参与历史实践感悟历史

C. 在研究历史时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D. 在进行历史想象时要尊重历史的原貌

 

查看答案

1947年美国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为西欧14个国家所接受。双方约定,美国提供的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所有受援国应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从材料看,美国这样规定的出发点是

A. 恢复西欧经济

B. 稳固资本主义

C. 打开西欧市场

D. 遏制共产主义

 

查看答案

《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一文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小岗村的合作社是退回到人民公社的老路

B. 土地作为私有财产入股符合国家土地政策

C. 彻底否定以往“分田单干”的历史性作用

D. 集约式的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查看答案

1915~1918年间,《新青年》杂志中“革命”一词的出现频度为0.78%。1923~1926年间,《新青年》杂志共发表各类文章128篇,平均每篇出现“革命”一词多达25次以上。这主要反映了

A. 救国主流思想的变化

B.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 新文化运动影响减弱

D.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