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86年4月到6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很多地方报纸,都...

1986年4月到6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很多地方报纸,都集中报道了不少在企业改革中有良好表现的先锋人物被反对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打击诬告的事件。这些报道

A. 宣传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 旨在纠正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

C. 打破教条主义的长期束缚

D. 有利营造推进改革的社会氛围

 

D 【解析】诸多报纸“集中报道了不少在企业改革中有良好表现的先锋人物被反对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打击诬告的事件”,其目的是在抨击这些“打击诬告的事件”,从而为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故D项正确;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是在1987年,故A项错误;材料和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无关,故B项错误;打破教条主义的长期束缚指的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故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表:为建国初期粮食产量增长率(1950-1957)统计表(据《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

年度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4.34%

8.05%

12.34%

1.74%

1.59%

7.84%

4.57%

1.2%

 

 

据此可知,当时

A. 国民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

B. 工业化推动了农业迅速发展

C. 个体经营方式阻碍农业发展

D. 国家政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

 

查看答案

以下是“1901年至1911年工人罢工次数分布统计表”,这种地区差异主要源于

1901—1911年工人罢工次数分布统计表

省份

总计

省份

总计

省份

总计

江苏

45

安徽

17

奉天

5

广东

24

湖北

9

北京

2

浙江

22

四川

11

陕西

2

福建

17

广西

8

吉林

1

 

 

A. 地区地理位置的优劣

B. 近代产业发展的不平衡

C. 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D. 国际局势演变的不确定

 

查看答案

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称都察院拒收其上书。但现代学者通过研究清朝军机处档案,发现在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上书共计15件。对此认识合理的是

A. 口述史料的可信度低于文献史料

B. 历史事实重构主要靠逻辑思辨

C. 结合不同类型史料即可复原历史

D. 历史叙述含有作者的主观因素

 

查看答案

明朝初年,浙江嘉兴水稻亩产1126市斤,有“粳稻之乡”之称;明中期以后,嘉兴成为种植桑、豆、棉、麻、烟草等作物的专业区。嘉兴种植结构的转变反映了

A. 农业生产方式呈现资本主义化

B. 中国市场与国外市场联系密切

C. 太湖地区已失去经济重心地位

D. 价值规律影响了农业产业调整

 

查看答案

郑骞在《宋代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定位》中说:“唐宋两朝,是中国过去文化的中坚部分……上古以至中古,文化的各方面都到唐宋作结束。就像一个大湖。上游的水,都注入这个湖;下游的水,也都是由这个湖流出去的。”这表明唐宋文化

A. 集合起前代文化精华

B. 居于文化轴心的地位

C. 引领着后代文化变革

D. 具有融会贯通的特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