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与李宗仁、汤恩伯等前线将领不同的是...

(题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与李宗仁、汤恩伯等前线将领不同的是,他在具体战役上既要考虑“战略”,更要考虑“政略”。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决定开辟淞沪战场的重要“政略”依据是因为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这说明蒋介石实行该“政略”的主要意图是

A. 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 确保上海在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地位

C. 为中国争取外交上的主动权和树立国际形象

D. 希望美国出兵以迅速打败日本

 

C 【解析】“蒋介石决定开辟淞沪战场的重要“政略”依据是因为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说明蒋介石的作战主要是从外交上考虑,C正确;A是淞沪会战的意义;B中确保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中西方国家不会出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0年,陈独秀认为:“上海社会若不用猛力来改造一下……什么爱国、共和、解放、新思潮、新文化等一切新流行的名词,一到上海便仅仅做了香烟公司、药房、书贾、彩票行的利器”。这说明

A. 民族资本主义与新文化运动相互促进

B. 近代社会发展要以彻底的思想改造为前提

C. 新文化运动在上海并未引起充分关注

D. 推翻资本主义专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任务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中期南方沿海某乡人口变动统计表(单位:人)

时期

迁出

他乡种田

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

出国从事工商业

1850—1879年

72

15

49

8

1880—1911年

156

0

118

38

1912—1939年

473

0

77

396

 

这反映该地

A. 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自然经济逐渐趋于解体

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并发展

D. 经济近代化趋势日益显著

 

查看答案

儒家提倡土葬、厚葬,认为人死应入土为安。但宋代却出现‘贫下之家,送终之具,唯务从简,是以从来率以火化为便,相习成风,势难遽革。”由此可知

A. 经济发展推动丧葬习俗变化    B. 宋代儒家伦理体系受到冲击

C. 传统习俗受到现实因素制约    D. 土葬习俗在宋代以后被放弃

 

查看答案

宋代王得臣《尘史》中记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以至上自百官贵族,下至士人庶民,“衣冠之制,上下混一”。材料说明宋代

A. 理学兴起对等级制度的冲击

B. 放松了对大众服饰所反映的等级制度的监管

C. 崇尚个性的人文思想的兴起

D.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

 

查看答案

明万历二年,造御屏一座,中三扇绘天下疆域,左右六扇分列文武官职名,将两京及内外文武职官,府部以下知府以上各姓名、籍贯及出身资格均列于上,名为浮帖,以使更换。其屏设于文华殿后神宗讲读进学之所,以便朝夕省览。”“俘帖”的设立

A. 加强了君主的人事任免权    B. 体现了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C. 杜绝了用人决策出现失误    D. 表明了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