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赔偿在方式上也明显不同。一战后的德...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赔偿在方式上也明显不同。一战后的德国赔偿主要以赔款形式支付,此外还有一些商船、火车、国外财产用于赔偿。1924年“道威斯计划”生效后,德国完全以货币形式支付赔偿。这种货币赔款涉及一系列金融和汇率问题,德国政府通过一系列外交活动巧妙地减少了实际赔款支出,却利用美英的贷款使他们陷入了“替德国支付赔偿的怪圈”。二战后同盟国吸取一战后德国赔款政策的失败教训,不再要求德国支付货币赔偿,以实物赔偿取而代之。事实上,二战后德国境内一片废墟,已无力支付货币赔偿。同盟国对德国的全面占领,也使实物赔偿成为可能,德国对此毫无反抗之力。二战后的实物赔偿种类繁多,从基础设施到工业设备、工业产品,与一战后的赔偿相比其范围已大大扩展了。但进入联邦德国时期后,对战争受害者的个人赔偿又逐渐回到了货币赔偿的轨道。……时至今日没有一个德国政要敢于公开表示德国已经履行了所有赔偿义务、不再支付赔偿。德国背负的历史责任决定了赔偿将会延续下去。

——摘自《二战后德国赔偿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赔偿方式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德国赔偿方式产生的影响。

 

(1)不同:一战后:货币赔偿为主,赔偿对象主要是政府。 二战后:实物赔偿为主,赔偿对象包括政府和个人。(每一方面,满分 (2)影响:①消除了未来德国发动战争的隐患,断绝了德国军国主义的源泉。②实物赔偿对德国人民的惩戒和教育意义更加强烈,达到了促使德意志民族反思战争罪行的目的。③盟国也通过赔偿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身损失,达到了最初制订赔偿政策的目的。 【解析】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一战后的德国赔偿主要以赔款形式支付,此外还有一些商船、火车、国外财产用于赔偿。1924年“道威斯计划”生效后,德国完全以货币形式支付赔偿’可以得出一战后的赔付方式为货币赔偿为主,赔偿对象主要是政府;依据材料“以实物赔偿取而代之”、“ 对战争受害者的个人赔偿又逐渐回到了货币赔偿的轨道”可以得出二战后的赔偿方式为实物赔偿为主,赔偿对象包括政府和个人 (2)依据二战后德国的相关史实可以得出消除了未来德国发动战争的隐患,断绝了德国军国主义的源泉。实物赔偿对德国人民的惩戒和教育意义更加强烈, 达到了促使德意志民族反思战争罪行的目的。盟国也通过赔偿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身损失, 达到了最初制订赔偿政策的目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代统治者对廷议是非常重视的。在宣德以前,每有大事,皇帝辄与群臣面议,面议结果传旨施行。廷议大臣此前对廷议内容不得而知,不能很好地建言献策,同时还规定“官民建言,六部尚书、都察院、六科给事中会议奏闻”,在这种情况下,每遇大事各职能部门往往议而不决。基于此,明孝宗规定“府部会议,限半月报上。应急议者,限五日”。嘉靖八年(1529年),明世宗采纳兵部尚书李承勋的建议,“宜及未议前,备条所议,布告与议者,俾先谂其故.然后平心商质,各尽所怀,议苟不合,听其别奏,庶足尽诸臣之见,而所议者公”。此后,“凡事机重大,会官拟议,先备揭帖,送该议官,人各一本。如紧急,亦略先送传看毕,方才请会”。

——整理自《明代的廷议制度》

(1)根据材料,指出明代廷议制调整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明政府的对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廷议制调整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三民主义是要实现“使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而不相冲突”。其针对的是三民主义中的

A.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推翻帝制,创立民国

D.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查看答案

阅读下表可知,某一阶段《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不同语态所占比例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1960年1月至3月

1975年1月至3月

1985年1月至3月

积极报道

0(0%)

2(2%)

51(14%)

消极报道

323(95%)

81(87%)

88(24%)

中性报道

16(5%)

10(11%)

224(62%)

 

 

A. 尼克松访华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

B. 新闻媒体的文字风格发生了重大改变

C. 全面对外开放推动中美关系改善

D. 国策调整促使对美认识趋向理性客观

 

查看答案

(题文)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阶段,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前提下,进行放权让利;改革的第二阶段,跃进到产权变革,以及在股权多元化的前提下,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而在第三阶段,核心的变化则是从单个企业的改革转向整个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组。可见,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是

A. 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

B. 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

C. 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

D. 生产关系根本性变革

 

查看答案

1953年9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城市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指示》。凡是工业建设比重较大的城市,要迅速组织力量,抓紧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小城市一般不再扩大基本建设,只进行一些必要维修工作。据此可知当时

A. 集中资源建设工业化基础

B. 限制城市入口的过快膨胀

C. 优先发展沿海的工业城市

D. 将工业城市进行重新规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