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

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终确立

B. 儒学对政治的强大影响

C. 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

D. 古代选官重视经济基础

 

B 【解析】根据“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可知,儒学对政治的影响强大,故B正确;材料信息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终确立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排除C;材料信息与古代选官无关,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 农耕经济的领先

B. 自然经济的解体

C. 资本主义的萌芽

D. 重农抑商的风气

 

查看答案

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

“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逸民传》

“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

 

 

A. 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 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 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 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

 

查看答案

明太祖废永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由此可知,明初

A. 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

B. 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约

C. 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

D. 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

 

查看答案

某历史老师在讲授某知识点时举例:“从一棵树上剪下一根分支移栽,该分支会成长为一独立树干。”他旨在说明

A. 分封制下中央地方的实力消长

B. 宗法制下大小宗之间关系

C. 郡县制下地方政府的割据倾向

D. 行省制下中央集权的加强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黄埔军校政治部主要任务是培养师生国民革命意识,宣传和发动组织群众。但是从招生到第一期学员毕业,政治部一直都形同虚设,政治部主任戴季陶、邵元冲等政治教官对政治工作漠不关心。1924年11月,年仅26岁的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第三任政治部主任。他对政治部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和充实,出版反映士兵学习和生活的壁报《士兵之友》和该校革命刊物《黄埔潮》,组织演出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文艺节目,把政治部办成了生动活泼的战斗实体。周恩来到职后,重视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团组织。在他的正确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军校的党组织迅速发展,第一批学员中就有80多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的每期都成倍的增长。为后来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起到了先锋和模范带头作用。周恩来还在学校基层落实了营、连党代表制度,从军校职员和毕业生中选调一批共产党人充任教导员,以保证教导团基层的政治训练和政治思想工作的展开。

——摘编自李茜《周恩来在黄埔政治工作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周恩来对黄埔军校政治建设的贡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