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历史老师在讲授某知识点时举例:“从一棵树上剪下一根分支移栽,该分支会成长为一独...

某历史老师在讲授某知识点时举例:“从一棵树上剪下一根分支移栽,该分支会成长为一独立树干。”他旨在说明

A. 分封制下中央地方的实力消长

B. 宗法制下大小宗之间关系

C. 郡县制下地方政府的割据倾向

D. 行省制下中央集权的加强

 

B 【解析】从材料的叙述来看,枝干和主干之间的关系首先是附属关系,但是各自的结构却是完全相同的,这是宗法制下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分封制是松散的政治结构,中央地方的模式不是材料所叙述的情况;C选项错误,郡县制下地方完全听从中央的调遣;D选项错误,这与行省制的模式不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黄埔军校政治部主要任务是培养师生国民革命意识,宣传和发动组织群众。但是从招生到第一期学员毕业,政治部一直都形同虚设,政治部主任戴季陶、邵元冲等政治教官对政治工作漠不关心。1924年11月,年仅26岁的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第三任政治部主任。他对政治部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和充实,出版反映士兵学习和生活的壁报《士兵之友》和该校革命刊物《黄埔潮》,组织演出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文艺节目,把政治部办成了生动活泼的战斗实体。周恩来到职后,重视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团组织。在他的正确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军校的党组织迅速发展,第一批学员中就有80多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的每期都成倍的增长。为后来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起到了先锋和模范带头作用。周恩来还在学校基层落实了营、连党代表制度,从军校职员和毕业生中选调一批共产党人充任教导员,以保证教导团基层的政治训练和政治思想工作的展开。

——摘编自李茜《周恩来在黄埔政治工作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周恩来对黄埔军校政治建设的贡献。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结束后,欧洲经历了两个寒冷的冬天。煤炭开采几近停滞,粮食作物减产,牛奶、肉类以及谷物的产出下降了20%~30%。欧洲国家深受其害,德国的问题尤为严重。从1945~1947年间,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下跌了70%。占领区经济和社会失序状况迅速蔓延,经济复苏步伐缓慢。美国人开始认识到,应该优先考虑德国的经济复苏而不是支付赔款。当时,整个欧洲的困境与德国的困境紧密相连,西欧国家资本输入的最主要来源是德国,而且德国也是欧洲非常重要的出口市场。因对外经济战略、大国关联利益与战后秩序,战后德国贸易停滞也成为当时欧洲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面临欧洲和德国持续的困境,为了恢复欧洲经济,美国的对外战略也开始逐步关照德国的利益,对德国的约束逐渐变得宽松。但要让德国和欧洲的经济尽快得到恢复,仅仅解除约束还不够,还需要美国的帮助,战后大规模援助欧洲的计划正在逐步酝酿。

——摘编自威廉·科勒主编《20世纪的世界:1900年以来的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出现严重经济困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对欧洲援助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历史上“土官”是封建王朝封赐的独霸一方,能世袭的官员,其割据性特别强,常因争夺财产和土地而互相攻杀,也时常起兵叛乱,反抗中央政府,改土归流政策比较彻底和大规模的推行,是在清朝康熙平定“三藩”之后。到雍正时,主持西南改土归流的是云贵总督鄂尔泰,鄂尔泰认为改土归流主要以政治手段即招抚为主,在一些地区也通过武力强制实行改土归流。改土归流后,清政府在原土司领地分别设置府、州、厅、县,委派有任期、非世袭的流官进行直接统治,实行和内地一样的各项制度,如设立保甲、编制户口、丈量土地、厘定租税、清查钱粮、建立学校、推广儒学等。经过雍正年间的改土归流后,云南境内的土司所剩已不多,但是土司制度直到清朝结束也没有完全消失。

——摘编自曹相《清朝雍正年间滇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

(1)根据材料知识并结合,概括指出清朝前期改革滇西南地区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实施改土归流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布局

图2中国近代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94年,基于筹集对法战争巨额资金的需要,英国政府以8%的利率发行了120万英镑的公债,建立了英格兰银行,该银行筹集了大量长期贷款,帮助威廉三世政府度过了难关。此后英国组建了联合东印度公司、南海公司。这两家企业同英格兰银行一样都向国家提供长期贷款。这加强了英国战时的力量,也保证了英国在和平时期的政治稳定与经济增长,降低了英国政府的融资成本。1844年的《英格兰银行条例》赋予了英格兰银行基本垄断货币发行的权利,1872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对其他银行遇到困难时提供资金支持,确立了“银行的银行”地位。现代银行体系在英国最终确立,英国政府通过英格兰银行能够在发生金融危机或恐慌时迅速向困难金融机构提供清偿手段,维护英国金融和经济体系的稳定。随着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英国确立了世界金融霸主地位,各国货币系统与伦敦金融市场结合在一起,使得英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世界货币的供应,推动了国际经济交流中的安全和增值准则的建立。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  洋务运动的资金一部分来自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拨款,一部分来自以股份公司名义募集的资金,但只是吸引公众财务投资的一种形式,企业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并不受影响。1883年开平矿局受上海金融风潮影响股票大跌,有巨款厚资者表示“誓不买公司股票”。中国当时的金融机构主要是钱庄和票号,但它们一般规模较小,向它们借款的人多以应急为主,满足不了政府大宗借款的需求。清朝实行银本位制,主币是白银,而且是银两,国家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银行,针对这种情况,李鸿章在1887年批准了与美国人合办的华美银行,但被朝廷喝止。政府清最后只能向外国银行借款,这些钱不仅需要高额利息,而且许多借款都以关税、盐税、路权作抵押。

                  ——摘编自陈忠海《洋务运动:一场金融缺位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银行体系在英国确立的背景,并概括其在推动英国崛起中所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英国相比,中国在近代化起步阶段在财政金融方面遇到的突出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