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2—1919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

1912—1919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同时期,日本输华商品总值从9000多万两白银增至2.4亿两;美国从3500多万两增至1.1亿两。以下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此时对华经济侵略的国家只有美日两国

B. 传统的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D. 列强侵略是限制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D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题干中提到美国和日本在“一战”期间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迅速增加,反映出美日对中国经济侵略程度的加深。列强侵略必然限制中国经济发展,故选D。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相对迅速,排除C;材料只是美日借“一战”扩充实力,在对华经济侵略中占据重要地位,排挤了欧洲列强,导致各国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故排除A。材料无关自然经济的信息,排除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票拟权作为内阁之主要职权成为一项制度从正统年间开始,以后逐渐转移到内阁首辅手中。阁臣中只有首辅才有票拟权,次辅、群辅只能参论。这说明了

A. 内阁拥有仅次君主的权力

B. 内阁首辅可以参与国家决策

C. 封建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

D.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断加剧

 

查看答案

唐代租庸调制规定百姓服役可以“纳绢代役”,宋代王安石的募役法则规定百姓可以出钱免役。这实质上反映了

A. 中国古代货币经济的确立

B. 封建政权对农民阶级剥削的加重

C.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变更

D. 封建政权对农民人身控制的减弱

 

查看答案

下表为中国古代人口示意图

明朝万历十五年以后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 国家人口政策的调整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高产农作物的引进

D. 国家政局的稳定

 

查看答案

唐代儒学已经认识到佛道对儒学文化的冲击,却简单的以宗教形式包装儒学;至宋代,讲究理欲之辩,抛开传注,直接从经典中寻绎义理。注重思辨,是宋代儒学对唐代儒学的发展,这种发展是指

A. 怎样强化三纲五常教化作用

B. 怎样从道德角度重建价值观

C. 怎样弱化谶纬神学统治作用

D. 怎样压制人性适应统治需要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纳粹体制尽管没有废除私有制,但是对经济实施了强有力的国家干预,使得价值规律遭到扭曲。大战结束后,德国经济如同其他领域一样,处于战胜国的严格监控之下。随着凯恩斯主义的流行,其他国家纷纷加强国家干预。德国社会民主党也主张加强国有化。但艾哈德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竞争尤其重要。从1948年6月起,艾哈德连续发布三个法令,宣布取消价格管制,废除工资冻结,取缔垄断。他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把由政府管制的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此后,艾哈德一直为此努力。1957年,联邦德国终于通过了《反对限制竞争法》,该法被称为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在坚持自由经济的基础上,联邦德国政府通过实施货币政策、贸易政策和投资政策等,对经济生活给予一定程度的干预,保证市场的有序竞争。同时,国家又通过干预收入分配和劳资关系,通过“阶级调和”和“公平分配”,以确保“经济人道主义”的实现。

——据郑寅达《德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艾哈德推动联邦德国建立社会市场经济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艾哈德推行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模式对联邦德国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