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

“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该文字评述的是中国古代某个王朝制定地方行政制度的原则。该王朝是

A. 秦朝

B. 汉朝

C. 元朝

D. 清朝

 

C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推行行省制度,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使“黄河、长江、洞庭、钱塘”等河流之险完全消解,有利于抑制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秦朝实行郡县制,依据自然环境划分地方行政区域,A项错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依据自然环境划分地方行政区域,B项错误。清朝也是实行行省制,在元朝之后,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行政、军事、财政、监察、司法、人事等机构,这些机构有繁多的公文程式,有复杂的运行机制,掌握它自然也就成为一种特殊技能,而掌握它的人当然也会成为一个特殊的等级”。材料主要强调中国古代

A.国家权力的分割已经实现    B.官僚队伍专业化趋势增强

C.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复杂    D.官员的选举和经验不可分

 

查看答案

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说:“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熟于上耳,固于上心,上持下执,坚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某窃惑之。科第之设,圣相神宗所以选贤才也,岂计子弟与寒才也。”材料反映了杜牧

A. 认为科举制度无法选拨真正的人才

B. 认为科举打破了门第观念

C. 认为科举不应以门第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

D. 代表的是庶族地主的利益

 

查看答案

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 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 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查看答案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左图到下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A. 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B. 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C. 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D. 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查看答案

《汉书•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B. 新兴地主阶级重视人才为己所用

C. 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

D. 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