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期的诸侯王,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汉高祖时期 A. 有效防止...

下表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期的诸侯王,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汉高祖时期

A. 有效防止割据分裂因素    B. 剪除异姓王加强了集权

C. 大封同姓王以屏藩朝廷    D. 皇权存在新的潜在威胁

 

D 【解析】有表格来看,刘邦建立西汉之初,分封的诸侯王主要是异性功臣,而刘邦的晚年诸侯王主要是刘姓王族,对西汉皇权来说,同姓王并不意味着没有威胁了,由于分封制下的诸侯王是可以世袭的,所以只要是分封制存在,皇权就面临着威胁,故选D;ABC都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流传至今的彭氏家训说:“孝始于事亲,忠始于报国。……士农工商,各勤其事。冠婚丧祭,必循乎礼务勤俭而兴家庭,务谦厚而处乡里。”据此可知古代宗族管理的主要价值是

A. 保证宗族内部团结

B. 规范血缘伦理关系

C. 维系家国社会稳定

D. 传承家族礼仪文化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甘地属于时代,属于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民族矛盾尖锐化和英国传播西方文明对印度传统文化构成威胁的社会危机条件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1920年8月,甘地发动了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合作”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业纺织运动以抵制英国商品泛滥。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在我看来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大英帝国近百年的殖民统治在这小小的盐粒攻击下岌岌可危。

——摘编自甘地《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印度走上非暴力不合作反抗道路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实践活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民族独立中的积极作用。

(3)当今世界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势力给国际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甘地的思想对今天我们处理国际问题的启示。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走上强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战国初期,秦国虽有一定的地缘政治优势,却是华夏体系中的落后国家,当时地处中原的国家都以“戎翟”这个贬义词来称呼秦国。

商鞅确定的改革方略是:首先,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在战争中有立足之地;其次,只有改革落后的制度,秦国才能强大;再次,只有摧毁落后和保守的秦国宗氏制度,改革才能进行。为此,商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大方略。具体而言就是以重农主义为取向的农耕政策,以国家主义为取向的集权政策,以平民主义为取向的军功政策,以法治主义为取向的以法治国方略。

商鞅新法推行10年,使秦国从原来的“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一个极其落后的国家,变成“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摘编自叶自成《商鞅的创新精神与秦国对大国的超越》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个方面所推行的具体举措。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商鞅变法使秦国走向富强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罗斯福新政期间的农业改革被誉为是“在美国试行的最勇敢的社会实验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自立国以来,农业一直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自由放任的生产经营模式为美国农业带来了巨大繁荣。从1914年到1919年,美国的农产品出口总额增加了2.64倍,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产品平均价格分别上涨了114.7%和110.3%,农业总纯收入增加了近3倍。20世纪30年代初,农业受到严重打击,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1967=100)由1928年的64.8下降到1932年的29.5,下跌了55.5%,农场纯收入由61.5亿美元降至20.3亿美元,下降了67%。

材料二  1938年2月通过的《农业调整法》明文规定,对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实行生产定额,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由政府给予补贴。美国农业部先后主导建立了国家农业信贷署、农产品信贷公司等机构,负责对处于困境中的农民提供低息贷款、直接补贴及技术支持。政府还动用行政力量,引导农业生产者与农产品加工者之间签订“市场协议”,使他们在最低限度价格、供求总量等方面达成协议,从而达到“保证价格”的目的。新政期间,华莱士(时任美国农业部长)几乎在实施每一项国家干预措施时,都注意与农民进行“协商”,注意培养农民及地方的主动合作精神。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祖奇《亨利·A·华莱士与罗斯福新政农业改革》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上半叶美国农业发展状况的显著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新政期间美国农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新政前后美国政府在经济活动中角色的变化。

 

查看答案

马克思说:“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因此,“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学为体中的“体”,不是指身体或形状,而是指国家的本体、主体、政体、基干、准则、法纪,简言之,“体”就是封建社会的政权。这个“体”,君临一切,高于一切,凌驾于一切人和一切事之上。“中学”和“西学为用”,都是为了保护和尊崇这个“体”。所谓西学,大体上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二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精神文明,主要是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

——摘编自邵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新议》

材料三  张之洞系统阐发的“中体西用”论具有兴西学和保中学的两重性,即在为维护封建旧学张本(指事先为事态的发展作好布置)的同时,也为西学的传播起了促进作用。

——摘编自刘健清、李振亚《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体西用”为什么是当时“更好的宗旨”?分析其思想特征。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体”和“西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提出的根本动机。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