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太祖实录》载:“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

《明太祖实录》载:“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将以求利,各有所向,执而留之,非人情矣。且纳课于官,彼此一耳。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这表明当时

A. 长途贩运受到严厉的排斥

B. 传统抑商政策发生动摇

C. 整顿吏治以改善商业环境

D. 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C 【解析】由题干看,对于南雄商人的诉讼,“刑部议吏罪当纪过”,而皇帝的态度和意见是“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这说明无论是刑部还是皇帝都主张整顿吏治,以改善商业环境,故选C;题干中没有体现A,BD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B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赵翼《陔馀丛考》载:“至元设行中书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由此说明

A. 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设

B. 行省制度开启于金代

C. 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

D. 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

 

查看答案

董仲舒《春秋繁露》载:“《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该主张旨在

A. 说明天地君权之尊贵

B. 强调遵从纲常伦理

C. 提升儒学的独尊地位

D. 废弃郡国并行体制

 

查看答案

《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材料主要表明当时

A. “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

B. 诸侯国争霸战争接连不断

C. 国家政治秩序受到严重挑战

D. 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明代中期,土地高度集中,大地主隐匿赋税,这就严重影响了政府财政收入。而统治阶级贪污腐化以及巨额的宗藩禄米和军饷开支,使政府支出急剧增加,入不敷出,财政危机逐渐加深。为了维持巨额的开支,明政府不得不加重赋税剥削,大肆对农民进行掠夺。农民无法忍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纷纷起来反抗,尽管这些反抗最终都被镇压下去,但社会矛盾并没有得到缓和。

万历初年,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不久,他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改革。“一条鞭法”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在一起,以田为主征收银两。从而取消了官宦豪强利用特权偷漏税粮,达到“贫民之困以纾,而豪民之兼并不得逞”的目的,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一条鞭法的执行随即开始松弛并逐渐遭到破坏,明朝的社会危机也随之愈来愈严重。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归纳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改革最终遭到失败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朱迎平《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的构成和特点》

材料中的表格为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简表。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