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并未给予资产阶级实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并未给予资产阶级实权,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德国宪政中注有实权的恰恰是相当于议会下院的帝国议会,而皇帝是国家元首、权力中心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德国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传统的统治阶级为了迎合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尽心竭力地以政府威权干预经济发展,制定出各项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摘编自《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的选择、比较及影响》

材料二清末宪政改革是晚清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派员秉承“用备甄采、择善而从”之旨、分赴欧美各国考察政治以后,清政府初步选定德国及日本的君主立宪政体为进一步研究、筛选与描摹的对象。最终,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

——摘编自胡凯《略论清末宪政改革对德国模板的取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实施宪政民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宪政改革仿效德国宪政不成功的原因。

 

(1)特点:具有君主专制的色彩;体现了议会民主政治特色;具有传统与近代的混合性。 (2)原因:①、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②、政治方面,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封建势力强大,新兴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清政府的腐朽,立宪改革的目的是维护自身统治,本身具有欺骗性;③、思想方面,传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缺少宪政的思想基础;④、外部因素,帝国主义列强的阻挠破坏。 【解析】(1)根据材料“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等信息可从具有君主专制色彩、议会民主政治特色、具有传统与近代的混合性等方面概括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即可。 (2)根据材料“清政府锁定与德国一脉相承的日本宪政体制为模板,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德国宪政中的君主专制性,为清末宪政改革中维护君主专制提供了依据方面进行思考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0—193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

 

1930年5月

美国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

1931年

英国制订紧急关税法,对棉纱和棉纺织品征收50%的重税。

1931年12月

日本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

1932年

德国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

1933年4月

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

 

 

材料二1947年“关贸总协定”成立,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美国与欧共体在“关贸总协定”进行了七轮激烈的谈判,到1979年完成“东京回合”,决定发达国家将关税都降至5%的水平,……2002年至2005年,中国共进行了4次较大幅度的降税,关税总水平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从15.3%降至9.9%,降幅高达35%,……

——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措施的相同点。这些措施对当时的世界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国家间不断降低关税对世界经济有何作用?对此你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传统蒙学经典概况简介

 

蒙学经典

简介

《千字文》

南朝梁武帝时期周兴嗣奉命将1000个单字,编纂成每句4字共250句的韵文。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知识性与艺术性,堪称双绝。

《百家姓》

成书于北宋初年,收集中文姓氏504个。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颇具实用性。

《三字经》

相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麟所著。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开篇。

《小儿语》

明代的吕得胜所撰,他主张儿童有知识时,就要进行正确教育。他认为民间儿歌对儿童固然无害,但对品德修养以及后来的发展也没有什么好处。于是他编写新的儿歌,用来代替旧的儿歌,是以成此书。

《弟子规》

开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清朝康熙年间李毓秀编撰。以三字韵文方式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特别注重童蒙养正、敦伦尽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主要是在说明全球化

A. 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

B. 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C. 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D. 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

 

查看答案

在英语里,“民族”与“国家”是同一个词(nation),为了避免唤起不同民族(指移民的本源民族)的人关于“国家”的联想,美国很少使用nation这个词来指称不同民族的人,而更多地是使用“种族”(race)和“族群(族裔)”(ethnic)的概念。比如在人口普查时并不问及“民族”,也不要求选择民族血统。美国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

A. 淡化民族意识,强化公民意识

B. 回避民族问题,缓和民族矛盾

C. 模糊民族概念,消磨民族意志

D. 宣扬种族思想,实行种族歧视

 

查看答案

1872—1893年,马克思、恩格斯先后为《共产党宣言》在各国出版撰写了7篇序言,每一篇序言都是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对宣言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和修改。这表明

A. 19世纪末欧洲不具备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B. 马克思主义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各国的革命运动

C.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灵活多变、缺乏普世价值

D. 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共产党宣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