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利玛窦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1582年他来到澳门,通过“送礼”获准到内地...

利玛窦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1582年他来到澳门,通过“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时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同时宣称“上帝就是你们所知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一些补充而已。”以上可以看出利玛窦在中国传教的主要特点是

A. 将天主教教义和中国儒家经典融合起来

B. 背离了天主教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C. 将传播西方科技文化作为传教的敲门砖

D. 主动适应中国国情尊重中国习俗

 

D 【解析】根据材料中利玛窦通过“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并在传教中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不否定中国的圣经贤传,体现了主动适应中国国情,尊重中国习俗,故D正确;题中利玛窦传教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不否定中国的圣经贤传,只是其适应中国国情、尊重中国习俗的表现,并不能体现天主教教义与儒家经典融合,故A错误;利玛窦到中国进行传教,尽管适应了中国的国情,尊重了中国习俗,但并没有背离天主教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故B错误;题中体现的是利玛窦在中国进行传教的过程中尊重中国习俗,并没有关于传播西方科技文化的内容,故C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

法律条文

出处

“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

汉简《二年律令·告律》

“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唐律疏议·斗讼律》

“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大明律》

“亲属相为容隐”

《大清律例·刑律·诉讼》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A. 儒家伦理的法律化

B. 法律与公德的融合

C. 血缘亲情逐渐强化

D. 等级秩序日趋固化

 

查看答案

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一历程反映了

A. 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

B. 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机构

C. 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逐渐削弱

D. 宰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

 

查看答案

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秦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中期淡出历史舞台。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最可能的因素是

A. 主流意识形态确立    B. 小生产者大规模减少

C. 墨学背离传统思想    D. 因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邹容(1885年—1905年),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同盟会会员,清末革命烈士。邹容所著《革命军》1903年由上海大同书局正式出版。在这本书中,邹容主张:驱逐住居中国之满洲人,或杀以报仇;抹杀满洲人所立之皇帝,以做万世不复有专制之君主;建立中国政府,为全国办事之总机关;定名中华共和国;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第二章《革命之原因》中详细论述了“革命必先排满”的道理,指出当时的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奴隶,而汉人则是奴隶的奴隶。因此,他大声疾呼革命,认为革命是天演之公理,世界之公理,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号召人们以华盛顿为榜样,高举卢梭等人宣传的自由、民主旗帜,彻底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中华共和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邹容撰写《革命军》一书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邹容的思想进行评价。

 

查看答案

材料:麦哲伦在进行环球航行时首先发现马尔维纳斯群乌(药称马岛,距离阿根廷海岸480公里),此后又有多名欧洲冒险家到达。1690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登岛后称之为福克兰群岛。18世纪,西班牙将法英势力驱逐。1816年阿根廷独立后,在该地设置了行政区和军政长官,但1833年英国派军占领马岛,而阿根廷从未放弃收回马岛的努力。

1965年,第20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065号决议,敦促双方和平解决。英阿进行了外交谈判,达成密切马岛与阿日常往来的协议。但此时有消息说,马岛周围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其储量可能是英国北海油田的3倍。英阿一度松动的立场又强硬起来。

20世纪80年代后,阿根廷经济陷于严重衰退中,全国上下对军政府不满情绪日益强烈。当时的政府首脑加尔铁里将军匆忙决定以或以武力收复马岛,企图以此激发群众的民族情绪,转移对政府的压力。1982年4月2日,阿海陆空军约4000人一举占领马岛首府,少量英国守军被迫投降,阿宣布收回马岛主权,将其列为第24个省。

在英马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请求下,英议会决定组织特混舰队,奔赴南大两洋应战。英国还宣布断绝同阿根廷的外交关系,停止同阿的经济往来,吁请盟国一道对阿实行经济制裁。4月30日,米国正式谴责阿根廷为侵略者,宣布对阿实行经济制裁,同时保证为英军行动提供援助。英军于6月13日向马岛首府斯坦利港发起总攻。阿军伤亡惨重,被迫停止抵抗。6月17日,英国宣布接受阿军的投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阿马岛主权争端的由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长期控制争议海岛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