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邹容(1885年—1905年),中国近...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邹容(1885年—1905年),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同盟会会员,清末革命烈士。邹容所著《革命军》1903年由上海大同书局正式出版。在这本书中,邹容主张:驱逐住居中国之满洲人,或杀以报仇;抹杀满洲人所立之皇帝,以做万世不复有专制之君主;建立中国政府,为全国办事之总机关;定名中华共和国;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第二章《革命之原因》中详细论述了“革命必先排满”的道理,指出当时的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奴隶,而汉人则是奴隶的奴隶。因此,他大声疾呼革命,认为革命是天演之公理,世界之公理,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号召人们以华盛顿为榜样,高举卢梭等人宣传的自由、民主旗帜,彻底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独立、民主的“中华共和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邹容撰写《革命军》一书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邹容的思想进行评价。

 

(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列强的代理人;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丢掉对清政府的幻想,宣传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2)进步:邹容在《革命军》中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号召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局限:反满革命思想具有狭隘的大汉族主义情绪,不利于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斗争。 【解析】试题解析:(1)背景,主要考虑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的社会性质、部分知识分子的主张角度分析。 (2)评价,主要既要分析邹容思想的进步性也要指出其局限性。进步性主要表现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角度分析,局限性主要围绕“革命必先排满”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麦哲伦在进行环球航行时首先发现马尔维纳斯群乌(药称马岛,距离阿根廷海岸480公里),此后又有多名欧洲冒险家到达。1690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登岛后称之为福克兰群岛。18世纪,西班牙将法英势力驱逐。1816年阿根廷独立后,在该地设置了行政区和军政长官,但1833年英国派军占领马岛,而阿根廷从未放弃收回马岛的努力。

1965年,第20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065号决议,敦促双方和平解决。英阿进行了外交谈判,达成密切马岛与阿日常往来的协议。但此时有消息说,马岛周围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其储量可能是英国北海油田的3倍。英阿一度松动的立场又强硬起来。

20世纪80年代后,阿根廷经济陷于严重衰退中,全国上下对军政府不满情绪日益强烈。当时的政府首脑加尔铁里将军匆忙决定以或以武力收复马岛,企图以此激发群众的民族情绪,转移对政府的压力。1982年4月2日,阿海陆空军约4000人一举占领马岛首府,少量英国守军被迫投降,阿宣布收回马岛主权,将其列为第24个省。

在英马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请求下,英议会决定组织特混舰队,奔赴南大两洋应战。英国还宣布断绝同阿根廷的外交关系,停止同阿的经济往来,吁请盟国一道对阿实行经济制裁。4月30日,米国正式谴责阿根廷为侵略者,宣布对阿实行经济制裁,同时保证为英军行动提供援助。英军于6月13日向马岛首府斯坦利港发起总攻。阿军伤亡惨重,被迫停止抵抗。6月17日,英国宣布接受阿军的投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阿马岛主权争端的由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长期控制争议海岛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全国划为十道,置军府634个,其中关中地区占261个,占全部军府的41%,形成了“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的格局。还将骠骑(piào qí)府、车骑府改为折冲府,以折冲都尉、果毅都尉分任正、副统将。所有军府均隶属于12卫府及东宫六率。折冲府分为三等,担任宿卫、镇戍和征战的任务。至此,府兵制趋于定型和成熟。《新唐书·兵志》称:“府兵之道,居无事则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渐,绝祸乱之萌也。”军府和地方长官无隶属关系,但州刺史也负有一定的军事责任。如征发府兵时,朝廷向州刺史、折冲都尉同时下符契,会同勘契后才能发兵。又如对练兵也有检查督促职责,加上州刺史品位较一般折冲都尉为高,故习惯上有上下级关系。

——摘编自《中国古代兵制·唐朝兵制》

(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清时期中外历史事件

 

1644年,多尔衮召见传教士汤若望,委任他主编新历。

1687年,法国路易十四和法国皇家科学院派遣了白晋等五名精通天算地與的传教士来华。

1697年,康熙特派白晋为“钦差”,赴法争取招聘更多的科学家和携带更多的科学书籍来华。

1715年,康熙授意传教士德里格、马国贤致书教皇,要他选择精通“天文、律历、算法、画工、内科、外科几人来中国以效力”。

1720年,九名技艺人才随教皇使节到中国,受到康照的任用和优厚待遇。

1590年,耶稣会士罗明坚回欧洲后向罗马的外交官和耶稣会士学者提供了其巨著《图书论》中有关中国的资料。

1687年,巴黎出版了一部关于中国文化的重要著作《中国的哲学家孔夫子》。

1735年,耶稣会士杜赫德在巴黎刊印了由耶稣会士在中国的考察资料汇总成的巨著《中华帝国志》,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

1767年,魁奈因发表鼓吹中国政治制度的著作,被誉为“欧洲的孔子”。

1770年后,霍尔巴赫发表《社会体系》,主张以德治国,他公然宣布“殴洲政府必须以中国为模范”。

 

 

——据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事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败予人格意志。宋代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的著作,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作为西方政治学的一部经典,它在当时思想所能及的范围内,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孟德斯鸠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其对政府架构的思考。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同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构建的政治哲学与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表3

 

中国

俄罗斯

印度

巴西

南非

GDP排名(2011)

2

9

10

6

27

人均 GDP 排名(2011)

93

56

134

53

71

全球繁荣指数(2011)

52

59

91

42

69

全球创新指数(2011~2012)

34

51

64

58

54

金融发展指数(2011)

19

39

36

30

29

经济自山度指数(2011)

92

81

94

102

87

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指数(2012)

1

8

3

5

14

 

历史表3反映了金砖国家在全球主要指数的排名情况。据此可知,金砖国家(   )

A. 瓦解了世界经济旧秩序    B. 在全球经济中绝对优势明显

C. 经济发展有较高相似性    D. 加速了世界经济区域化进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