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派的骨干大多是由封建士大夫向资产阶级转化中的人物,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却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他们要求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大胆怀疑儒家经典,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这体现了维新派
A. 改革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B. 趋新与恋旧的矛盾心态
C. 努力唤醒国人的民主意识
D. 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提出“转石效应”——改革往往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 )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求,必先练兵;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这主要表明清延中部分官员
A. 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B. 强调学习西学应循序渐进
C. 反对清廷固守传统的做法
D. 对西方的认识仍较为肤浅
清初,台湾迎来了两次重要的移民高潮。一次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数万明朝的遗民移民到那里垦殖,使台湾基本进入农耕社会。第二次是台湾被清朝收复后,“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使台湾有了更大发展。这两次移民高潮
A.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控制
B. 冲击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
C. 驱逐了西方殖民者残余势力
D. 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
康熙年间,美洲银元的使用区域从沿海扩大到东南,从江浙扩大到内地。从此,一个新的货币量词进入汉语体系,那就是“圆”(后又写成“元”)。这反映了
A. 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康熙时期的贸易政策有所调整
C. 清朝的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D. 中国的经济政策顺应时代潮流
应朝鲜国王请求,明朝皇帝多次颁赐书籍。除历书外,儒家经典、史地类和教化类书籍最多,如明成祖特赐《四书大全》、《五经大全》等书。这种交往
A. 体现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态势 B. 巩固了中朝两国的平等外交关系
C. 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 D. 标志朝鲜开始接受中国儒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