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宋史·地理志》载,北宋末年汴京人口已达26万余户。按每户五口计,人数应在13...

据《宋史·地理志》载,北宋末年汴京人口已达26万余户。按每户五口计,人数应在130万以上。另据《都城纪胜·坊院》载,仅南宋临安城就有“百万余家”,“城之南西北三处,各数十里,人烟生聚,市井坊面,数日经行不尽。”上述现象反映出宋代

A.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 农业经济呈现衰退趋势

C. 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 城市吸引力在不断增强

 

D 【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宋朝时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来看,说明宋朝时期城市吸引力在不断增强。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重心的转移,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商人地位的变化,排除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汉霍光的记载。据此可以认定

史料

出处

(光)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当庙堂,拥幼君……遂匡国家安社稷

东汉·班固著(汉书》

霍氏之贵,专相幼主,诛灭同僚,废帝立帝,莫之敢违

东汉·王符著《潜夫论》

霍光之辅汉室,可谓忠矣……光久专大柄,不知避去,多置亲党,充塞朝延,使人主蓄愤于上,吏民积怨于下

北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A. 霍光曾一度把持西汉的朝政

B. 相关记载均存在虚构成分

C. 汉代由外戚决定皇帝的废立

D. 相关评价都是客观公正的

 

查看答案

《荀子·富国》云:“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古量器名),一岁而再获之。”由此可见

A. 粮食作物的品种已十分丰富

B. 小农经济已成为农业经营的基本模式

C. 精耕细作技术已有较大发展

D. 政府的经济政策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国家地位变化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变化的起点。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优越和先进性,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

——彭南生《一样历史多样观——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及主线》

材料二

我是这样一遍遍问自己下决心的:我是不是有私心在里头?我是不是为自己利益?我是不是问心无愧?我敢跟你说,我做那件事情(1936年兵谏蒋介石的西安事变)没有私人利益在里头,我牺牲我自己,为什么?

——摘自《张学良口述》

材料三大体上自1938年10月到1940年10月,国民政府决定以争取美国为主的外交方针形成,国民政府多次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援华要求,然而美国最高当局却没有很快作出对华贷款的决定……1940年4月罗斯福签署了专门命令,批准美国志愿航空队援华,同时又批准4500万美元军火器材援助中国。7月日本占领印度支那后,美国退让已到了最后关头,决定采取不再退让的方针。罗斯福随即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存款,禁止所有石油运往日本。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结盟共同打击日本。

——摘编自谢本书《二战时期的中美友谊》

(1)试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概括材料二中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相关因素。

(3)依据材料三分析美国援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局势的影响。

 

查看答案

选举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议会中掌握着多数席位的政党通常将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在竞选运动当中。

——摘编自【英】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1832年改革是一次和平的改革运动,打开了通向民主之路的大门,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三帝国议会选举实行了当时很先进的普遍、直接的男子议会选举权,每个25岁以上的德国男子都拥有选举权,参选率从1871年的51%提高到1921年的84.9%。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社会民主党人就是通过这一合法渠道从帝国政治制度的外围进入内院的。不过议会无权选举帝国总理及其政府,这仍是皇帝的特权。

——摘编自武寅等著《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请回答:

(1)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指出材料一中密尔设计的任命行政官员的办法。据材料一,密尔认为美国总统选举有何弊端?

(2)据材料二,为什么说1832年议会改革后“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英国议会改革表现出哪些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德意志帝国议会选举的进步之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选举制度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制度称为“考课”“考绩”。秦朝的《为吏之道》提出“五善”。所谓“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西汉时,上述标准尺度开始有了较大改变。地方官通过“上计”向中央汇报的主要内容已经是“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唐代考课标准是“四善”“二十七最”。“四善”主要指的是德、慎、公、勤;“二十七最”则是针对具体部门提出的具体要求。宋代考课标准依据职官不同而有很多具体规定。如对地方守令有“四善三最”,对监司(监察官员)有“七事”等。

——摘编自李治安、杜家骐《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材料二自从英国在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官员考核制度也开始实行。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平时考绩两个模块。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为了适应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需要,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1979年撒切尔夫人执政以后,主张建立公务员绩效评估制度,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减少政府干预,节省开支,大力削减公务员队伍。

——摘编自高净《中英公务员考核制度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朝到宋朝官员考核标准的变化并对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英国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并分析推动英国官员考核制度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