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贞观初年,太宗诏令:“自是宰相人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

贞观初年,太宗诏令:自是宰相人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这说明唐初

A. 通过制度形式约束皇权

B. 宰相与谏官可相互监督

C. 谏官有权评议国家政事

D. 谏官负责监察朝廷百官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反映了唐太宗下令在宰相处理国事之时,负责审议、监督的谏官有权参与,同时宰相应虚心接受谏官的建议,可见唐初谏官有权评议国家政事,故C项正确;此举措的目的在于限制相权,加强皇权,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无体现,D项所述不符合谏官的职权,故排除。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查看答案

电视剧《红楼梦》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C.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D.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查看答案

(题文)(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对军事、政治、经济继续进行整顿。军事上,在显德元年对北汉作战中,他严明军纪,赏有功,斩临阵退却的大将樊爱能、何徽等;此后检阅禁军,裁汰老弱,选留精锐,又募天下壮士,选取优异,强化中央禁军。政治上,他严禁贪污,惩治失职官吏。经济上,停废敕额(朝廷给予寺名)外的寺院,禁私度僧尼,收购民间铜器佛像铸钱;招民开垦逃户荒田;颁《均田图》,均定河南等地六十州租赋,废除曲阜孔氏的免税特权。此外,还扩建京城开封,恢复漕运,兴修水利,修订刑律和历法,考正雅乐,纠正科举弊端,搜求遗书,雕印古籍等。显德二年起,伐后蜀;三次亲征南唐,取得后蜀与南唐大片领土;北伐辽,收复幽云十六州一部。显德六年五月,柴荣正欲乘胜进取幽州,却因病不得不班师回开封。同年六月死。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世宗改革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周世宗的历史贡献。

 

查看答案

(题文)(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和联合国本身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单就联合国会员国来说,已由成立时的51个国家发展到今天的191个国家。很显然,60年前设计的联合国的各方面机制,已经很难适应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需要。而且联合国自身也存在着机构重叠、效率低下以及腐败等问题。联合国改革势在必行。联合国改革问题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改革问题才真正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这同冷战秩序结束、联合国秩序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国际秩序这一现实有关,世界各国都更加关心联合国的前途与命运。2005年,中国在联合国改革上的立场主要有三点:第一,改革要有利于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第二,改革的重点是发展问题;第三,改革要有利于维护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增进会员国的团结。这实际上就是决定联合国改革方向的三个目标。中国的立场符合联合国的长远利益,有利于提升联合国的地位,增强联合国的作用,这实际上是为联合国改革指明了方向。

——摘编自刘建飞:联合国近年改革与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改革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价中国对联合国改革的立场。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史学家茅海建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张之洞与戊戌变法研究》,该项目利用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的"张之洞档案"对戊戌变法进行研究,通过全新的材料,为人们呈现了一个未曾看到的戊戌变法的面相。以前人们大多认为:康有为变法时,地方大吏中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积极支持。对此,陈宝箴的后人陈寅恪曾说:"当时之言变法者,盖有不同之二源,未可混一论之也。咸丰之世,先祖亦应进士举,居京师。亲见圆明园干霄之火,痛哭南归。其后治军治民,益知中国旧法之不可不变。……至南海康先生治今文公羊之学,附会孔子改制以言变法。其与历验世务欲借镜西国以变神州旧法者,本自不同。故先祖先君见义乌朱鼎甫先生一新《无邪堂答问》驳斥南海公羊春秋之说,深以为然。据是可知余家之主变法,其思想源流之所在矣。"茅海建教授在研究"张之洞与陈宝箴及湖南维新运动"中,对这一问题作了说明。张之洞与陈宝箴之间有长达十余年的交谊,他们在公务中相互配合,是志同道合的僚属和政治盟友,且在学术思想与政治思想上大体一致。张之洞对《湘学报》及湖南维新运动的干预,陈宝箴都予以支持和配合。两人共同上奏了废八股的科举改制奏折,暗中就有抵制康有为学说之意。陈宝箴上奏要求下旨康有为将《孔子改制考》自行毁板,并在变法最关键时刻提议召张之洞入京,主持朝政。

——摘编自刘本森:“张之洞档案”揭示戊戌变法的另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宝箴变法主张与康有为变法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宝箴、张之洞变法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