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和联...

(题文)(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联合国成立以来国际社会和联合国本身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单就联合国会员国来说,已由成立时的51个国家发展到今天的191个国家。很显然,60年前设计的联合国的各方面机制,已经很难适应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需要。而且联合国自身也存在着机构重叠、效率低下以及腐败等问题。联合国改革势在必行。联合国改革问题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改革问题才真正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这同冷战秩序结束、联合国秩序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国际秩序这一现实有关,世界各国都更加关心联合国的前途与命运。2005年,中国在联合国改革上的立场主要有三点:第一,改革要有利于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第二,改革的重点是发展问题;第三,改革要有利于维护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增进会员国的团结。这实际上就是决定联合国改革方向的三个目标。中国的立场符合联合国的长远利益,有利于提升联合国的地位,增强联合国的作用,这实际上是为联合国改革指明了方向。

——摘编自刘建飞:联合国近年改革与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改革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价中国对联合国改革的立场。

 

(1)背景:冷战格局为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所取代;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影响扩大;联合国自身存在存在问题。 (2)体现了第三世界国家迫切改变不合理国际旧秩序的愿望,有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说明了中国尊重联合国的历史和现实影响;第三说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增强,要践行负责任的大国职责。 【解析】(1)关于联合国改革的社会背景,根据材料的时间60年前设计的联合国机制和2005年,从国际政治形势发展、第三世界的地位提升、中国的崛起、联合国自身存在问题等多方面概括背景即可。 (2)关于评价中国对联合国改革的立场,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要突出中国与第三世界关系、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价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史学家茅海建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张之洞与戊戌变法研究》,该项目利用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的"张之洞档案"对戊戌变法进行研究,通过全新的材料,为人们呈现了一个未曾看到的戊戌变法的面相。以前人们大多认为:康有为变法时,地方大吏中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积极支持。对此,陈宝箴的后人陈寅恪曾说:"当时之言变法者,盖有不同之二源,未可混一论之也。咸丰之世,先祖亦应进士举,居京师。亲见圆明园干霄之火,痛哭南归。其后治军治民,益知中国旧法之不可不变。……至南海康先生治今文公羊之学,附会孔子改制以言变法。其与历验世务欲借镜西国以变神州旧法者,本自不同。故先祖先君见义乌朱鼎甫先生一新《无邪堂答问》驳斥南海公羊春秋之说,深以为然。据是可知余家之主变法,其思想源流之所在矣。"茅海建教授在研究"张之洞与陈宝箴及湖南维新运动"中,对这一问题作了说明。张之洞与陈宝箴之间有长达十余年的交谊,他们在公务中相互配合,是志同道合的僚属和政治盟友,且在学术思想与政治思想上大体一致。张之洞对《湘学报》及湖南维新运动的干预,陈宝箴都予以支持和配合。两人共同上奏了废八股的科举改制奏折,暗中就有抵制康有为学说之意。陈宝箴上奏要求下旨康有为将《孔子改制考》自行毁板,并在变法最关键时刻提议召张之洞入京,主持朝政。

——摘编自刘本森:“张之洞档案”揭示戊戌变法的另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宝箴变法主张与康有为变法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宝箴、张之洞变法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2

 

 

内容

中国

外国

文学

汤显祖

代表作是《牡丹亭》,主人公杜丽娘由于梦中获得的爱情在现实中难以寻觅,一时感伤而死,也即所谓“慕色而亡”的描写,最后还魂才子佳人结婚皆大欢喜,《牡丹亭》展示了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和浪漫夸张的艺术手法。

莎士比亚(1564-1616),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了罗密欧和朱丽叶一见钟情,他们为了对自由爱情的追求,敢于不顾家族的世仇,敢于违抗父命,以死殉情。倡导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的颂歌。

 

百科全书

《钦定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1773——1786)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由于搜集四库全书时毁灭大量古籍档案,故有学者称为“四库毁书”。

狄德罗(1713-1784)于1751~1772年组织160多位当时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编撰了一部《百科全书》。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这些人被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力量。

科技

李时珍

《本草纲目》把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莱、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包括60类。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纲目清晰。书中还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叙述甚详。

哈维(1578——1657)1628年发表了《动物心血运动的解剖研究》,这部只有72页的小书是生理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他在书中系统地总结了他所发现的血液循环运动的规律及其实验依据。

 

 

——据黄天骥:《论<牡丹亭>的创新精神》等

表2为16~18世纪中外部分文化比较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样的体制运行了三十多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东西方经济体制都陷入困境,不得不寻找出路。七十年代的滞胀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破产。以哈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为标志,欧美思想界开始转向,形成新自由主义理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个人责任、私人产权、市场制度等价值,表现在经营政策上就是撒切尔主义、里根革命等政策调整,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也放松市场管制。

——摘编自秋风《新自由主义与中国的百年纠葛》

材料二邓小平早在1979年就指出:要使中国实现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一个是人口多,耕地少。1980年4月,他又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又是一个穷国”“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只要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各种方法和手段都可以利用。计划和市场两者“都是方法”“都是手段”,当然都可以用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优越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和影响了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邓小平说:“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邓小平提出:“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摘编自魏礼群《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及重大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材料一中的“这样的体制”形成的背景与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东西方改革的认识。

 

查看答案

塞缪尔亨廷顿曾说:(两极格局解体后)西方的影响在相对下降;亚洲文明正在扩张其经济、军事和政治权力;伊斯兰世界正在出现人口爆炸,这造成了穆斯林国家及其邻国的不稳定;非西方文明一般正在重新肯定自己的文化价值。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

A. 文明之间的均势正在发生变化

B. 西方国家在国际关系中优势不复存在

C. 亚洲国家经济军事影响力加大

D. 伊斯兰国家已经成为世界和平的隐患

 

查看答案

恩格斯在1883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说:“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恩格斯意在说明马克思主义

A. 建立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

B. 必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C. 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标志

D. 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