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地中海沿岸的若干城市开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地中海沿岸的若干城市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萌芽。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各国的君主大力推行重商主义,鼓励工商经营及海外殖民探险,组织垄断贸易公司,积极展开国际贸易及商业殖民争夺战……重商主义思潮,促进了西欧社会的巨变。荷兰在17世纪富甲全球,成了典型的商业资本国家。英国革命后推行重商主义的最大特点是重农而不轻商,农工商并举,由此支撑起了一个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并逐步建立起“日不落”殖民帝国。

——摘编自赵喜儒《重商主义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加紧使用军事的、经济的手段侵略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王朝被迫为外国增开商埠,洋貨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不仅主权丧失,而且民穷财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自清政府、洋务派到維新派,积极导求抵制列强商品输出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士商平等”、“商战固本”和“以商立国”为中心的一系列的具有反抗传统和外来侵略性质的重商主义思想。与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微弱状态相适应,晚清重商主义没有能形成完整的经济理论,也没有成为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它虽然没有帮助资产阶级走向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对封建思想禁铜的小农经济是一种打击,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摘编自张步先、苏全有《晚清重商主义与西欧重商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重商主义思想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和晚清重商主义思想的差异并说明晚清重商主义的影响

 

(1)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运动开展;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加强中央集权和专制王权的需要 (2)差异:从背景看:西欧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晚清重商主义则是列强压迫的产物。从任务看:西欧重商主义是加速资本原始积累;晚清重商主义则是御辱图强。从影响看:西欧重商主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影响大;晚清重商主义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成为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影响小。 影响:有利于自然经济的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有利于传统义利观的转变。 【解析】本题考查西欧重商主义思想兴起的背景、西欧和晚清重商主义思想的差异及晚清重商主义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和比较的能力。 (1)西欧重商主义思想兴起的背景,根据材料中的“14 世纪末和15世纪初,地中海沿岸的若干城市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萌芽”“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各国的君主大力推行重商主义,鼓励工商经营及海外殖民探险”等信息,并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可以得出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运动开展、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加强中央集权和专制王权的需要等。 (2)西欧和晚清重商主义思想的差异,根据材料二中的“自清政府、洋务派到維新派,积极导求抵制列强商品输出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士商平等’、‘商战固本’和‘以商立国’为中心的一系列的具有反抗传统和外来侵略性质的重商主义思想”“晚清重商主义没有能形成完整的经济理论,也没有成为国家的基本经济政策”,再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可以看出,在背景、任务、影响等方面均存在不同。晚清重商主义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但对封建思想禁铜的小农经济是一种打击,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8 年发表的小说《雨》取材于印第安雨神崇拜观念。讲述大早时节,一个小男孩突然出现,一边撒尿一边唱歌:“大水冲来了,人们快跑啊!”被人收养后,有一天天气突变,小男孩却失踪了,在寻找男孩过程中,却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滂沱大雨。该部小说体现的风格是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代主义

D. 魔幻现实主义

 

查看答案

苏联经济学家布哈林在论述苏俄(联)时期某经济政策时说:“该政策首先是对小商品生产者和农村,对农民的让步。它同时也是我所说的战略手段....以旨在保持同中农联盟的唯一正确和唯一可能的崭新方法实行进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政策”是指俄共(布)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②“让步”实质是调整社会主义经济结构

③“进攻”的主要目的是恢复经济、巩固政权

④该理论客观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查看答案

某学者评价美国宪法:“1787年制宪会议所制定的崇高根本法仍然是美国的宪法,但它有名无实。宪法的形式是一个经过精心调整的、理想的平衡政体,但现今美国政府的实际结构不过是国会至高无上的一种体制。随着行政首脑的活跃,行政权力又进行了无节制的扩张,而成为替代靠群众会议来治理国家的万能政府。”作者意在说明美国宪法实施过程中

A. 充分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B. 蕴含的共和精神受到一定破坏

C. 行政权逐渐超越了立法权

D. 个人民主权利得到宪法的保障

 

查看答案

克劳德•维尔奇在《19世纪的新教神学》一文中指出:“理性的全能并非启蒙运动的原则……而是一种对于‘批判主义的全能’的诉求。这种‘批判主义的全能’被理解为有关一切事物都应恰当地接受理性批判的确信……人们相信在这种批判主义之中,理性将会认识到或者标识出它自身的界限,并因此表明它的适当性和确定性。”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宗教信仰受科技进步的影响

B. “理性主义”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C. 反映宗教信仰的理性化趋势

D. “批判主义”是对启蒙运动的反思

 

查看答案

某学者在研究18~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后期的人口变化时指出:从1750年到1850年,英国农业就业人口以约135万人增长到约210万人:从1750年到1851年,英国非农业工人人口增长了560万人,农业劳动力流出数仅为110万人,只有大约1/5的非农业的追加劳动力直接来源于农业劳动力转移。根据这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有关圈地运动的合理观点是

A. 使英国农业劳动力就业结构直接发生重大变化

B. 成为工业革命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C. 对英国农业生产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产生影响

D. 促进英国农业人口快速流向城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