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封建统治者向来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因而,在那样...

封建统治者向来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他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同时,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地保护自己。对材料内容理解准确的是:

A. 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商帮的发展    B. 古代商业发展毫无法律保护

C. 商帮的形成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D. 商帮可以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在重农抑商政策状况下,商人组成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地保护自己,说明商帮的形成有利于商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在重农抑商政策状况下,商帮的形成有利于商业的发展,而不是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商帮的发展,故A项错误;B项说法绝对化,应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地保护自己,不能说明商帮可以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四民月令》一书中记述了东汉后期地主田庄一年十二个月的家庭事务安排。包括种植农作物(瓜、瓠、葵、葱、蒜、大豆、胡麻、黍、苜蓿、大麦、小麦、芥等等)及进行各类粮食、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据此可以推测

A. 地主田庄经济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

B. 田庄经济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 田庄的生活资料基本可以自给自足

D. 田庄经济有利于生产技术的提高

 

查看答案

两宋以来,民间流传“苏湖(今江浙地区)熟,天下足”的谚语;明嘉靖后,“湖广(今湖南湖北地区)熟,天下足”成为当时的普遍认知。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江浙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B. 经济重心转移至湖广地区

C. 江浙地区经济出现衰退

D. “海禁”政策大力推行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中央建制:一个是汉武帝为分割外朝权力而由身边亲信组成的“内朝”长期演变而来;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中央建制的相同点是

A. 都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

B. 都是中央设置的行政处置机构

C. 都体现了“分割相权”的制度安排

D. 都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

 

查看答案

宋初,“艺祖有天下,首置诸州通判,以朝官以上充,实使督察方镇”。北宋真宗以后,通判因“太平既久,其任稍削矣”。南宋时期,更是每况愈下,通判对知州“知享平分之乐,而不能为关决之助”。这说明宋朝通判

A. 行政地位在逐渐降低

B. 监察职能在逐渐减弱

C. 兼具监察和行政功能

D. 加强了宋朝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不仅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甚至有些时候可以与权力分庭抗礼;但是后来,独立人格在士大夫身上极为匮乏,他们在思想上依傍古人、拘泥经典,在政治上热衷仕途、委身皇权。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小农经济的发展    B. 宗法纲常的束缚    C. 专制制度的强化    D. 科举制度的僵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