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初流行的民谣说:“萧何为法,讲若划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靖,民以宁一。...

汉初流行的民谣说:“萧何为法,讲若划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靖,民以宁一。”这反映出汉初统治者

A. 对秦法在继承基础上略有变更

B. 推崇黄老无为的治国思想

C. 注重完善法律以稳固统治秩序

D. 实行休养生息以缓和矛盾

 

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曹参接替萧何后,继续执行萧何的清净无为的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与西汉初年推行的黄老思想有关,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秦法的继承和法律的发展,故AC项错误;D项是B项的具体表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历史学家黄仁字《中国大历史》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中央政府能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的关键因素在于

A. 小农经济需要中央政权的强有力保护

B.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

C. 古代中国有着健全而完善的税收制度

D. 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且不断完善

 

查看答案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处死私下诽谤他的方士和儒生四百六十余人。其做法意在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强化舆论监督

C. 反对以古非今

D. 维护皇帝权威

 

查看答案

战国时代,齐鲁两国的儒生有套“封禅”学说,到泰山山顶上祭祀上帝叫作“封”,在泰山下小山祭祀叫作“禅”。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泰山举行了封禅礼,成为儒家封禅学说的第一个实践者。其目的在于

A. 表达对中原各种传统文化的尊重

B. 促进儒家与法家两派的融合

C. 通过皇权与天命的结合稳固统治

D. 以迷信思想弥补法家的缺陷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墨家主张“不别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其观点反映出小生产者

A. 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B. 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C. 对传统习俗的坚守

D. 对社会变革的反对

 

查看答案

《荀子·富国》云:“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古量器名),一岁而再获之。”由此可见战国时期

A. 精耕细作技术得到较大发展

B. 小农经济已成为农业经营的基本模式

C. 粮食作物的品种已十分丰富

D. 政府的经济政策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