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战国时代,齐鲁两国的儒生有套“封禅”学说,到泰山山顶上祭祀上帝叫作“封”,在泰山...

战国时代,齐鲁两国的儒生有套“封禅”学说,到泰山山顶上祭祀上帝叫作“封”,在泰山下小山祭祀叫作“禅”。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泰山举行了封禅礼,成为儒家封禅学说的第一个实践者。其目的在于

A. 表达对中原各种传统文化的尊重

B. 促进儒家与法家两派的融合

C. 通过皇权与天命的结合稳固统治

D. 以迷信思想弥补法家的缺陷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泰山举行了封禅礼,其目的是把皇权与天命相结合来巩固统治,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是不符合史实,秦朝以法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故A项错误;B项是指西汉董仲舒的儒学,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战国时期,墨家主张“不别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其观点反映出小生产者

A. 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B. 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C. 对传统习俗的坚守

D. 对社会变革的反对

 

查看答案

《荀子·富国》云:“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古量器名),一岁而再获之。”由此可见战国时期

A. 精耕细作技术得到较大发展

B. 小农经济已成为农业经营的基本模式

C. 粮食作物的品种已十分丰富

D. 政府的经济政策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

 

查看答案

据载,春秋时期,晋国铸刑鼎,以法治国,孔子对此发表评论说:“晋其亡乎!失其度也。”这是因为他主张

A. 适时改革

B. 宽刑薄赋

C. 贵贱有序

D. 德主刑辅

 

查看答案

下表中的资料均出自《左传》,这些资料表明下表

出处

内容

《左传》哀公二年

(赵筒子在作战宣誓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大夫受郡

《左传》哀公十七年

(约公元前680年)楚文王以彭仲爽为“令尹”,“实县申、息”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公元前627年)晋国胥臣荐举卻缺有功,襄公赏以“先茅之县”

 

 

A. 春秋时期周王丧失了对诸侯的控制权

B. 春秋时期地方上已经出现县的建制

C. 战国时县已成为地方基本的行政单位

D. 战国时期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革

 

查看答案

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卷二十六在描述西周时期的社会状况时说:“百室,一族也……其已治之,则百家开户纳之。千耦其耘,辈作尚众也。一族同时纳谷,亲亲也。百室者,出必共洫间而耕,入必共族中而居。”这反映出当时

A. 铁犁牛耕已经用于农业生产

B. 血缘宗法制度已相当完备

C.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聚族而居

D. 家庭成为生产经营的单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