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中国的经济体制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

新中国的经济体制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57年,中央各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从1953年的2800多个增加到9300多个,中央下达给工业企业的指标有:总产值、主要产品产量、职工总数、工资总额、劳动生产率、利润等12个指标。企业利润和拆旧基金全部上缴国家,纳入国家预算,企业全部费用由国家拨款解决。

——摘自《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

材料三全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实际增长7.7%……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90万人。按年人均纯收入669—924元的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97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40万人。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概括这种体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什么现象?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

(3)概括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并分析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根本因素。

 

(1)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没有生产和经营自主权。 背景: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2)现象: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 方向: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3)特点:全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均有较大提高,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均有提高;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持续下降。 根本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解析】(1)特点:根据“中央各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中央下达给工业企业的指标”“企业利润和拆旧基金全部上缴国家,纳入国家预算,企业全部费用由国家拨款解决”可概括得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没有生产和经营自主权。 背景:根据“到1957年,中央各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从1953年的2800多个增加到9300多个”可知,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2)现象:从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看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 方向: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3)特点:根据材料三,可从全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均有提高,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持续下降等角度总结回答。 根本因素:结合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历史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开放浙江宁波、温州等城市

②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③“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

④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③④

 

查看答案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农作物产量增加主要原因是

A. 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D.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被写入高中历史教科书,此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主题之一。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需要

B.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起来

C. “南巡讲话”解放人们思想

D.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查看答案

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十年。以下词汇最能全面反映该时代特点的是

A. 人民公社外交政策包产到户

B. 中共八大大炼钢铁“共产风”

C. “求同存异”公私合营和平共处

D. “一大二公”大跃进改社建乡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属于成功的探索有

A. 大炼钢铁,以钢为纲

B. 建立一大二公的公社

C. 提出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

D. 提倡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