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7世纪40年代,伴随着明王朝的灭亡,清王朝建立起在全中国的统治。而同一时期的英...

17世纪40年代,伴随着明王朝的灭亡,清王朝建立起在全中国的统治。而同一时期的英国,也经历了一场不同含义的“革命”,这一“革命”最终结束了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东方的没落和西方的崛起都明显加快。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东西方“天平”失衡主要是指

A. 东西方文明的衰亡和兴起

B. 东西方经济实力的对比和变化

C. 东西方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

D. 东西方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C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及比较归纳能力。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表述与“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的要求不符,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王朝继续沿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方向发展,使这一制度达到顶峰,而英国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改变了英国的发展方向,C项表述符合史实,正确;D项表述与“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的要求不符,排除。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 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B. 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 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 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正是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本身葬送了大秦帝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皇权高度集中导致暴政加速覆亡

B. 争夺皇位的战争瓦解了大秦政权

C. 朝议制度未能制约皇帝独断专行

D. 皇帝制度超越了社会的发展水平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从根本上讲是(    )

A. 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B. 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C. 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D. 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查看答案

《史记·货殖列传》说:“孝(秦孝公)、昭(秦昭襄王)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辅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都市人口膨胀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    B. 对外贸易兴盛带来了社会风气的恶化

C. 城市规模扩大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 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了社会观念的转变

 

查看答案

《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国语• 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两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  

A.道德规范 B.宗法关系

C.战争祭祀 D.儒学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