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作为本体论意义上的“传统”,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世代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作为本体论意义上的“传统”,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世代相传的文化”。传统之“统”体现着古往今来人类文化的根脉与连续性,同时又在“传”中必然地历经各种变迁与考验,并与不断成长的现代性在相互借鉴中表现自身和熔铸新生。

现代性就是社会不断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变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产生自己相应的新传统。“传统”相对于“现代”才体现出自身作为传统的意义,“现代”是因为有相应的“传统”才显示出自身4作为现代的蕴含。正是有了“传统的发明”,也就有了“现代的成长”。

——摘编自郑杭生《论“传统”的现代性变迁》

结合材料,围绕“传统与现代”提出一个具体观点,并运用中国历史相关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阐述须史论结合。)

 

观点示例:传统是促进现代性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推动传统不断更新;扬弃旧传统,创造新传统;“坚持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坚持文化自信,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解析】根据材料一可知“传统”具有继承性,世代相传,同时在传中又在不断变化发展;根据材料二可知“现代”也是从传统中发展而来。因而论题可从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角度命题,如传统是促进现代性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推动传统不断更新等;也可以从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角度入手,扬弃旧传统,创造新传统;“坚持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坚持文化自信,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明确写出观点,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6世纪开始到18世纪,英国乡村地区普遍出现了家庭工业,经历了乡村工业化。它是在借助乡村丰富的原料来源、有利的自然动力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各地乡村工业包括毛纺织、棉麻纺织、服装、酿酒、粮食加工、皮革加工制作、玻璃、造纸、建材、制陶、冶炼、金属制造、采煤、制盐等。1520年乡村农业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6%,到1600年约占70%,1700年约占55%,1750年约占46%。18世纪初,像伯明翰这样的工业集镇、乡村集市和小城镇在英格兰有700个左右。

——摘编自孙立田《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乡村改造》

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乡村凋敝,以“改造乡村,改造中国”达到“民族自救”为目的的“乡村建设运动”兴盛。其中典型的有:晏阳初领导的注重农民教育、加强农村合作的定县模式;梁漱溟发扬儒学精华、唤醒农民内力的邹平模式;高践四开创的农业技术与教育并重的无锡模式;民族资本家卢作孚发展实业推动城镇化的北碚模式。而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代表,坚持以平分田地、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村问题的根基,将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少乡村建设运动遭受挫折。新中国建立后,农村建设不断探索,取得新的发展。

——摘编自王景新《乡村建设思想史研究脉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乡村工业化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乡村建设的特点,并说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查看答案

1952—1953年,中国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工业总产值增长98.3%、手工业增长60.9%、大型工矿项目施工694个到具体的各种产品产量增加多少都有规定。“当时中央政府管2万个硬指标,计划就是法律,硬得很。”“五年计划”发展模式

A. 经济指标具体细致,具有指令性

B. 内容科学详尽,具有强大生命力

C. 是落后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必然选择

D. 是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认为各民主党派是以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阶级联盟。1956年初,中央认定各民主党派“已经基本上成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团体”。2010年中共中央统战部指出民主党派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这种变化表明

A. 各民主党派的性质没有变化

B. 中共对民主党派政策与时俱进

C.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D. 中国社会政治环境长期稳定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冷战”终结后,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国际政治体系宛如一个正在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材料的主旨是

A. 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

B. 经济全球化加剧各国间政治冲突

C. 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

D. 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实行全球治理

 

查看答案

台湾学者张玉法指出,在1860-1916年,社会领导阶层不仅来自新旧士绅,也来自新知识分子。后者大约为前者的十倍。1905年以前,社会领导阶层来自新知识分子者较少,到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新知识分子逐渐取代了士绅而为社会的领导阶层。这种现象在本质上反映了

A.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推手

B. 阶层变动源于经济结构变化

C. 政治制度变革制约社会演进

D. 封建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