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称都察院拒收其上书。但现代学者通过研究清朝军机处档案,发...

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称都察院拒收其上书。但现代学者通过研究清朝军机处档案,发现在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上书共计15件。对此认识合理的是

A. 口述史料的可信度低于文献史料

B. 历史事实的重构主要靠逻辑思辨

C. 结合不同类型史料即可复原历史

D. 史料解读应辨析作者的主观意图

 

D 【解析】从材料“通过研究清朝军机处档案”“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可知,康有为所说拒收情况不存在;这说明档案是原始性的第一手资料,客观性和真实性较高,与回忆录相比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因此在史料解读中要辨析作者的主观意图,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口述史料和文献史料的可信度要具体分析;B项错误,历史事实的重构不是靠逻辑思辨,而是大量的史料和遗迹;C项说法错误,结合不同类型史料可以很大程度上复原历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章学诚主张“六经皆史”,郝经主张“六经皆道”,马一浮认为“六经皆艺”,钱钟书则认为“六经皆诗”。这表明他们

A. 均视六经为学术研究的大经大法

B. 争夺经典诠释权以控制主流思想

C. 囿于治学应重思想或学术的偏见

D. 认为六经孕育中国文化基本精神

 

查看答案

明朝后期,皇室贵族大量掠夺民田,以致明末农民战争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清初推行“更名田”,承认了农民夺占明朝藩王庄田的事实。这表明

A. “更名田”消除了满汉民族矛盾问题

B. 农民战争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C. 清初统治者接受了“均田免粮”思想

D. 人民群众的斗争推动了社会发展

 

查看答案

玄学是流行于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西晋时,一些佛教名僧为了借助玄学推行佛法,不仅以“空无”宗旨与玄学的“虚无”相呼应,而且模仿玄谈家的语言和情趣,主动与名士交游。这一现象说明

A. 三教融合的趋势开始出现

B. 佛教对传统文化构成冲击

C. 佛教文化日益中国化

D. 佛教成为当时主要宗教

 

查看答案

汉初曾规定,入关灭秦的关东人愿意留在关中为民的,免徭役十二年,回关东的免徭役六年。原先因逃避战乱流亡的民众回到原籍,重新成为编籍内的民户,恢复他们的爵位、田地、住宅,以从事农业生产,不准官吏虐待。这些规定旨在

A. 防止土地兼并

B. 稳定统治秩序

C. 增加赋税收益

D. 开发关中地区

 

查看答案

秦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

A. 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B. 地方官员失职现象十分严重

C. 已经确立官僚政治

D. 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