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盛宣怀涉足“洋务”,毕生的...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盛宣怀涉足“洋务”,毕生的追求是“办大事”,“做高官”。李鸿章对其野心看的很清楚。他对亲信说:“盛杏荪机智敏达,而乏毅力,其条陈固欲办大事、兼作高官。”“挟官以凌商,挟商已蒙官”,上下其手,左右开弓,是盛宣怀大做“无本生涯”,最终成为清末首富的不二法门。当时清政府财力不济,开办“求富”企业颇多困难,可又不得不办,故采用“招商集资”、“官督商办”的权宜方式。盛宣怀明确提出,举办“求富”企业,“唯有援照轮船招商局官督商办之一法,商集其资,民鸠其工,官总其成”。但企业大权,有官方督办掌管,不能完全由股权说了算。在盛氏的“督办”之下,经营顺手则分享巨利,甚至巧夺豪取,企业亏损则推卸,巧语趋避。但是,纵观盛宣怀一生,他只能操办事关国民经济命脉的垄断性产业,如轮运、电报、铁路、银行、钢轨专卖。他对市场化程度深、竞争激烈的产业则屡战屡败,无一成功,如矿务、棉纺织业等。

——摘编自卢伯炜《盛宣怀与轮船招商局的改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宣怀督办洋务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盛宣怀。

 

(1)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清政府内部腐化,摇摇欲坠;买办的支持。 (2)主张的官督商办模式开创了近代股份公司的雏形;推动了洋务民用企业的开办和发展;增强了清政府抵御外敌的力量;过分强调国家垄断,忽视市场规律,导致洋务企业后期发展艰难,甚至破产。 【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洋务的政治背景可答出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统治岌岌可危,另据材料中“招商集资、官督商办”可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出三点即可。 第(2)问,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作答,积极可从他主张民用企业入手作答,消极可据材料中“他只能操办事关国民经济命脉的垄断性产业,如轮运、电报、铁路、银行、钢轨专卖。他对市场化程度深、竞争激烈的产业则屡战屡败”答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末新政期间作为振兴商务重要内容的“自开商埠”得到推广,仅“关内”就有济南、武昌、昆明等省会城市开放。另外,一些市镇如山东潍县、江苏海州、福建鼓浪屿、湖南常德等,也纷纷开辟商埠,招徕中外客商,从事经营贸易。这一做法

A. 抵制了日趋高涨的革命运动

B. 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

C. 促使中国开始主动融入世界

D. 旨在推动内地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1985年,我国政府规定:完全放弃了除粮、棉之外所有农产品的计划控制,扩大市场调节的范围;减低对粮食生产的计划控制程度,政府计划收购的粮食降至约占全部商品粮的一半左右。这反映了当时

A. 农业改策明确市场化方向

B. 生产者取得了经营自主权

C. 经济体制改革迈人新阶段

D. 农产品疏通体制改革加快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

A. 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

B. 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C. 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D. 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将世界经济全球化划分为三阶段:从1492年到1800年为全球化1.0版本,从1800年至2000年为全球化2.0版本,从2000年后进入全球化的3.0版本。下列有关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在1.0版本中国家力量起着主导作用

B. 在2.0版本中世界经济趋向于有序化

C. 在2.0版本中力量主要源于跨国企业

D. 在3.0版本中国家疆界意识逐渐淡化

 

查看答案

儒家提倡土葬、厚葬,认为人死应入土为安。但宋代却出现‘贫下之家,送终之具,唯务从简,是以从来率以火化为便,相习成风,势难遽革。”由此可知

A. 经济发展推动丧葬习俗变化    B. 宋代儒家伦理体系受到冲击

C. 传统习俗受到现实因素制约    D. 土葬习俗在宋代以后被放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