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霍布斯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即自然状态下),每一个人对于一件事物都享有“自然权利...

霍布斯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即自然状态下),每一个人对于一件事物都享有“自然权利”,但是这种自然权利会带来纷争,因而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是“孤独、贫困、污秽、野蛮又短暂的”。为了保全自己和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在理性的指引下,人们缔结社会契约。以下叙述中,最能体现霍布斯社会契约思想特点的是

A. 政府只有在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其统治才有正当性

B. 人与人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交战状态,人们为了自保而缔结契约

C. 政治共同体的代表如果违反了大多数人的意志,人们有权将其罢免

D. 签订契约以后,每个签订者都受到法律的制约和保护

 

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自然权利会带来纷争”“为了保全自己和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在理性的指引下,人们缔结社会契约”可以看出人与人在自然状态下处于交战状态,人们为了自保而缔结契约,故B选项最符合题意,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政府的形成和政治共同体,故A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正规化、政权化。这主要体现出

A. 宗法制度逐渐完善

B. 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

 

查看答案

1951年底,中共中央在关于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的电报中指出:“贪污分子、浪费分子和官僚主义分子当然大多数不是反革命分子,他们的罪名是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但这个问题现在已极严重,必须看作如同镇压反革命斗争一样的重要”。材料表明中共中央

A. 践行中国共产党七大的相关决议

B. 把三反当成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内容

C. 用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腐败问题

D. 认为发展经济是当时社会的主要任务

 

查看答案

裴士锋在《湖南人与现代中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自满人入主中原以来,首度有满人以外的‘夷’人欲入侵中国。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王夫之关于‘夷’的陈述,用在西方人身上,比用在满族统治者身上更为适切。”上述变化说明

A. 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B. 天朝上国观念逐渐改变

C. 夷夏之防思潮备受质疑

D. 经世致用遭到时代淘汰

 

查看答案

下表是英国出口值(单位:百万镑)

年份

纺织品

有机铁、废铁(包括机器)

1865—1870

54.2

26.3

5.4

1886—1888

59.5

35.3

10.4

1895—1897

55.9

37.9

15.8

1907—1909

87.6

76.5

40.3

 

 

从表中能得出的信息是

A. 英国的纺织业在世界市场上保持优势

B. 自由贸易促使英国工业结构发生变化

C. 欧洲国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日益扩大

D. 英国逐渐丧失了世界贸易的领先地位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国民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歌以言志,歌以抒情。

 

《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春天的故事》迅速唱遍大江南北: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材料二图片诉说历史,图片见证历史。

材料三数据反映变化,数据体现发展。

 

数据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2008年,我国的GDP世界位次由第十位上升到第三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08年的7.3%

数据二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3倍

 

 

(1)材料一中《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从图1到图2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4)综合以上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